《黄帝内经》下卷 灵枢篇 背腧第三十
【黄帝内经灵枢篇 背腧的要点】
一、说明五脏背腧的位置以及取穴的验证方法。
二、指出治疗上取背腧穴,在补泄方法上是宜灸而禁针的。
【黄帝内经灵枢篇 背腧的原文全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五脏之腧,出于背者。岐伯曰:背中大腧,在杼骨①之端,肺腧在三焦之间,心腧在五焦之间,膈腧在七焦之间,肝腧在九焦之间,脾腧在十一焦之间,肾腧在十四焦之间。皆挟脊相去②三寸所,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输也。灸之则可刺之则不可。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之,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
【黄帝内经灵枢篇 背腧的注释】
①杼骨:即第一椎骨。
②相去:前面各穴在椎骨旁都各有一个,同名两个穴位之间的距离就叫相去。
【黄帝内经灵枢篇 背腧的译文】
黄帝问岐伯说:我想知道五脏腧穴在背部的部位。岐伯说:背中的大腧在项后第一椎骨下的两旁,肺腧在第三椎下的两旁,心腧在第五椎下的两旁,膈腧在第七椎下的两旁,肝腧在第九椎下的两旁,脾腧在第十一椎的两旁,肾腧在第十四椎的两旁。五脏腧穴都在脊柱的两旁,左右相距为三寸。要确定、检验这些穴位时,可用手按压腧穴处,如病人有酸、麻、胀、痛的感觉,或病人原有疼痛得到缓解,就说明正是腧穴的所在部位。对这些腧穴,宜用灸法,不可妄用针刺。邪气盛的用泄法,正气虚的用补法。用艾火补的时候,不要吹艾火,要等它自己慢慢烧灭。用艾火泄的时候,应快速地吹旺火,再用手拍艾条,使之急燃而迅速熄灭。
点击查看与: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下卷 灵枢篇 背腧三十 有关内容
最新文章 |
热门文章 |
推荐文章 |
《黄帝内经》下卷灵枢篇邪客第四十一本章黄帝内经的原文译文所述要点一、说明邪气侵犯人体,使人眼睁睁而不能入睡的原因。二、说明人的四肢百节怎样与天地相应的道.. 阅读全文→
《黄帝内经》下卷灵枢篇玉版第三十六本章黄帝内经的原文译文所述要点一、说明针的重要作用。治疗民众的疾病,针是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二、具体指出痈疽发生的原因:.. 阅读全文→
《黄帝内经》下卷灵枢篇百病始生第三十八本章黄帝内经的原文译文所述要点一、论述百病发生的原因,有外来致病因素和精神致病因素,而最根本的因素是人体正气的不足.. 阅读全文→
《黄帝内经》下卷灵枢篇外揣第二十七本章黄帝内经的原文译文所述要点一、说明使用针刺治病,其疗效如以桴击鼓而有声,日月照物而生影,水镜鉴人而现形,也即内外相.. 阅读全文→
《黄帝内经》下卷灵枢篇寒热第四十本章黄帝内经的原文译文所述要点一、讨论了瘰的成因、治疗方法。二、说明瘰的预后诊断法。…… 阅读全文→
《黄帝内经》下卷灵枢篇论疾诊尺第四十四本章黄帝内经的原文译文所述要点一、论述了诊尺肤的范围及其诊断价值。说明从尺肤的滑涩、大孝寒热等不同变化,以“从外知..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