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文化资源搜索

         标题 标题+关键词 标题+关键词+内容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古籍 -> 中医经典 -> 皇帝内经:《黄帝内经》灵枢篇 五邪的原文全文注释及译文
返回
《黄帝内经》灵枢篇 五邪的原文全文注释及译文

副标题:  作者:【】  分类:】  关注:52次  分享到:


《黄帝内经》下卷 灵枢篇 五邪第十三本章黄帝内经的原文译文所述要点叙述邪伤五脏所引起的病症和刺治方法。……
《黄帝内经》灵枢篇 五邪的原文全文注释及译文

黄帝内经》下卷 灵枢篇 五邪第十三

黄帝内经灵枢篇 五邪的所述要点】

叙述邪伤五脏所引起的病症和刺治方法。

【黄帝内经灵枢篇 五邪的原文全文】

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取之膺中外腧①,背三节五脏之傍,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取之缺盆中以越之。

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行善掣节,时脚肿。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血脉以散恶血;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

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三里。

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痛,时眩。取之涌泉、昆仑。视有血者,尽取之。

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视有余不足②而调之其输也。

【黄帝内经灵枢篇 五邪的注释】

①膺中外腧:胸部中、外侧的腧穴,理解为中府、云门穴。

②有余不足:心脏靠阳气充养,这里理解为阳气的有余和不足。

【黄帝内经灵枢篇 五邪的译文】

病邪侵袭到肺脏,就会发生皮肤疼痛,恶寒发热,气上逆而喘,汗出,咳嗽牵引到肩背作痛。治疗可取侧胸上部的中府、云门穴,以及背部第三椎骨旁的肺腧穴。针刺时,先以手速按其处,病者觉得爽快一些,就在该处进针。同时可取缺盆穴,使肺中邪气向上越出。

病邪侵袭到肝脏,就会发生两胁中疼痛、寒气在中,恶血淤留在内,走路时经常关节牵引作痛,并且时有脚肿的症状。治疗可取行间穴,以引胁肋间的郁结之气下行,并取足三里穴以温其胃中,同时对有淤血的络脉,可用刺法以散其恶血,再取耳轮后青络上的瘛脉穴,以减去牵引性的病痛。

病邪侵袭到脾胃,就会发生肌肉疼痛,如果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在中而易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在中而肠鸣、腹痛;若阴阳均有余或均不足,则有寒有热。这些病症,都可取三里穴来调治。

病邪侵袭到肾脏,就会发生骨痛、阴痹。所谓阴痹,是说在形体表面按摸不到,症见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等处疼痛,以及经常目眩诸症。治疗时可取涌泉、昆仑穴;凡有淤血的,都刺出其血。

病邪侵袭到心脏,就会发生心痛,易于悲伤,时时目眩跌仆。诊疗时先要分析其偏虚还是偏实,而后取治于本经的腧穴。

点击查看与: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下卷 灵枢篇 五邪十三 有关内容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黄帝内经》灵枢篇 邪客的原文全文注释

《黄帝内经》下卷灵枢篇邪客第四十一本章黄帝内经的原文译文所述要点一、说明邪气侵犯人体,使人眼睁睁而不能入睡的原因。二、说明人的四肢百节怎样与天地相应的道.. 阅读全文→

《黄帝内经》灵枢篇 玉版的原文全文注释

《黄帝内经》下卷灵枢篇玉版第三十六本章黄帝内经的原文译文所述要点一、说明针的重要作用。治疗民众的疾病,针是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二、具体指出痈疽发生的原因:.. 阅读全文→

《黄帝内经》灵枢篇 百病始生的原文全文

《黄帝内经》下卷灵枢篇百病始生第三十八本章黄帝内经的原文译文所述要点一、论述百病发生的原因,有外来致病因素和精神致病因素,而最根本的因素是人体正气的不足.. 阅读全文→

《黄帝内经》灵枢篇 外揣的原文全文注释

《黄帝内经》下卷灵枢篇外揣第二十七本章黄帝内经的原文译文所述要点一、说明使用针刺治病,其疗效如以桴击鼓而有声,日月照物而生影,水镜鉴人而现形,也即内外相.. 阅读全文→

《黄帝内经》灵枢篇 寒热的原文全文注释

《黄帝内经》下卷灵枢篇寒热第四十本章黄帝内经的原文译文所述要点一、讨论了瘰的成因、治疗方法。二、说明瘰的预后诊断法。…… 阅读全文→

《黄帝内经》灵枢篇 论疾诊尺的原文全文

《黄帝内经》下卷灵枢篇论疾诊尺第四十四本章黄帝内经的原文译文所述要点一、论述了诊尺肤的范围及其诊断价值。说明从尺肤的滑涩、大孝寒热等不同变化,以“从外知..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