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古代学校书院:》诸子百家与稷下学宫-古代学校与教育

诸子百家与稷下学宫-古代学校与教育


诸子百家与稷下学宫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古代教育,中国小百科2007文化栏目改版

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斗的政治局面,为拥有知识财富的“士”提供了活跃的舞台,他们面对社会变化与发展,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由于他们各自的见解不同,又分别聚拢一些弟子宣讲与传授,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百家争鸣”的局面,这就是习惯上所说的“诸子百家”。

“百”是个约数,不是实数,表示很多。“儒家”以孔子、孟子、荀子等代表,崇尚“礼乐”、“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和自我修养,倾向于积极进取,汉代以后成为中国社会的主体意识,影响中国文化数千年。“道家”以老子、庄子等代表,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强调“道法自然”,弃仁绝义,清静无为,无为而治,倾向于消极退守,与儒家形成明显对立,但在后来的发展中互相影响,成为影响仅次于儒家的思想流派。“墨家”以墨翟为代表,主张不分亲疏,人人互爱互助,反对不义的侵略和兼并,提倡尊贤和节制用度等,强调功利,重视实践,因而涉及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力学、光学等领域,当时与儒家并称“显学”,可惜后来衰微。“法家”以慎到、申不害、商鞅、韩非为代表,主张强化君主专制,以严刑峻法治国,内部分为不同派别,而韩非集法家之大成,为建立统一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根基。此外,还有辩论名实问题的“名家”,研究军事问题的“兵家”,提倡阴阳五行学说的“阴阳家”和以纵横之策游说诸侯的“纵横家”等等。

稷下学宫遗址
齐国稷下学宫遗址

稷下学宫

战国时代的齐国为了培养和延揽人才,实现富国强兵、争雄天下的政治目标,在都城临淄设立了一座学校,因位于稷门之下,故称“稷下学宫”。学宫不但有规模宏大的校舍设施,还有相当正规的教学活动和十分严格的规章制度。由于学宫实行“不任职而论国事”的方针,就读者只发议论而不担责任,因此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活跃,学派林立并存,各派之间围绕天人关系、古今之变、礼法、义利等问题展开辩论,四方游士、各国学者纷至沓来,最盛时期的游学之士多达数千人。至齐威王、齐宣王时代,稷下学宫的规模和成就达到顶峰,成为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荟萃的中心。战国时期的名士邹衍、淳于髡、慎到等都曾在此学习,孟子和荀子又曾在此任职,而荀子曾三度出任学宫的“祭酒”(学宫的最高领导人)。(程裕祯)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