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8世纪以后,周王朝的统治逐渐衰微,各地的诸侯国逐渐强大,社会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制度也随之变化。国家对“官学”的控制力逐渐丧失,许多典籍开始流落到民间,一些通晓诗书的知识阶层开始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这就是我们习惯上所说的“士”。这些“士”凭借自己掌握的知识,聚众讲学,发表政见,力图为社会改造和发展指明一条路径,产生了许多思想流派,“私学”就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孔子就是这种“私学”的创建者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名叫孔丘,“孔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春秋时期鲁国(今山东省曲阜市)人,他的一生主要是授徒讲学,曾经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主张,他与弟子们的谈话被搜集整理成《论语》一书,并成为儒家的不朽经典。
孔子的教育思想在许多方面对今天都有借鉴价值,他提出的“有教无类”,打破了等级界限,使原来贵族垄断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向群众开放。他强调教育者要“因材施教”,要“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强调学习者要“学而不厌”,“乐以忘忧”,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学习方式上提倡“温故知新”,“闻一知十”,而且主张言行结合,实事求是,即他所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等等。 正是这些主张和实践,使得孔子成为无可争辩、历代尊崇的伟大教育家。(程裕祯)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