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青铜文化:》金文的结体-青铜上的书法

金文的结体-青铜上的书法


金文的结体青铜的历史 青铜青铜上的书法

中国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书法的线条之美,就在于点画运笔之间,能让我们感觉到行驻动静、流涩枯润、轻重疾缓。而且这些点画本身,由于运笔的奇妙,也呈现出万千景象,呈现出不同的力量之美、形象之美。书评家在品评一幅书法作品时,往往对这些点画线条之美有具象的描述,如形容“点”如悬崖坠石,“横”如千里阵云,“竖”是万岁枯藤,“捺”是崩浪奔雷,形容笔力是力透纸背,或说笔力之健,可以 犀 ,搏龙蛇。形容整个字或整幅字时,更是形象生动,如《石门颂》人称其点画为长枪大戟,纵横飞动,评黄庭坚《腊梅诗》笔似万伞枯藤,势如斜风骤雨,评怀素书风“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对于如何运笔,古人也大有妙论。如王羲之说:“夫纸者阵也,笔者刀鞘也,墨者 甲也,水砚者城池也,心意者将军也,本领者副将也,结构者谋略也……夫欲书者,先乾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字如文一样讲究谋划,用笔之前,即要构想一笔一画如何起承转合、勾连结体,这样一来,写出来的字,单个看来是笔走龙蛇,千变万化,整篇观之则气韵流动、生意盎然。所以中国书法之美,源于其讲究运笔、结体和布局。青铜铭文书法正是运用这些艺术的技巧,创作出了不同风格的不朽之作。

金文的结体与字的结构有一定关系,但又不完全依赖和束缚于文字本身的构造,它在字形结构基础之上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点和方法。

我们可以把金文的结体大致分成三种类型:方正紧凑型、怪诞闲散型、竖长均衡型,其中又以竖长均衡型居多。

方正紧凑型的结体方式,特点是整个字形显得方正,笔划比较紧凑,点划间距离相等。这一类型如秦公簋铭文,字形严整大方,又如纪侯簋铭文,笔划匀称,结体也十分方正。

怪诞闲散型的特点是字形倾斜,重心不在字的正中,且笔划间距离和勾连比较随意和松散。如师 簋铭文即是如此,每一字都像是随意放置,有倾有斜,有倒有扭,有靠有依,每一笔也是东一划西一点,不讲对称,但全篇闲散之中仍不失秩序和法度。

竖长均衡型以字形竖长、结构均衡为特点。其中还可以细分,如有的方正、有的倾斜,但倾斜也是整个字的各个部分按相同角度倾斜,故字内结构仍有均衡的感觉。这一类的铭文较多,如过伯簋,虢季子伯盘,卫 ,利簋等,字形细长或字体瘦长,笔画均匀,线条细密流畅。

点击搜索与:青铜的历史 青铜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