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真正意义上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以及在此前后时间出现的金文,古老的书法艺术也几乎与此同时诞生了。
我们今天看甲骨文和金文,从它的运笔、结体、布局、韵味、风格,无一处不古意盎然,无一字不古拙生趣。当我们一个字一个字细细地阅读、品味之后,我们总会对古人的智慧与才华肃然起敬,叹为观止。如果历史有幸留下那些在甲骨和青铜上书写汉字的人的名字,我们相信,那必定会受到巨星一般的尊崇。这些灿烂的汉字作品铸刻在一件件同样精美的青铜器上,如同文化的基因一般,影响着后世人们的精神和气质。
青铜铭文书法起缘于甲骨文,甲骨文一般是刀刻的,或刻好后填朱,极个别是用朱、墨所写而未刻。甲骨文的线条刚劲有力,有直线、曲线,一般中粗端尖,直画中略有曲意,字形多为竖长条状,线条以对称、横竖、斜角居多。篇章布局上都有大处着眼、构思缜密的特点,有的如同军阵,方正严谨,横看成行,纵看成列,有的纵横交错、浑然一体。殷商武丁时期的甲骨文,风格最为突出,也最为精细,那时的甲骨文字契刻有力,手法粗放刚峻,大字雄浑粗犷,小字则端庄俊秀,这些对青铜铭文书法都有着最直接的影响。
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铸刻之前都先用笔写在铸坯上,用笔写就存在着运笔、结体和篇章布局的问题。在这个书写的过程中,金文书写者都表现出了自觉的追求美的艺术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