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青铜文化:》诸侯的等级-青铜礼器

诸侯的等级-青铜礼器


诸侯的等级青铜的历史 青铜青铜礼器

古代的“礼”,从夏朝开始产生,发展到商、西周,每一朝都有各自的“礼”制,以西周最为完备,传说西周的周公制礼作乐,对各个阶层在每一种活动中的器物使用数量、品种都作了详细而严格的规定,以体现各自的身份和等级。所以,古代的“礼”就是一种制度化的“礼”,是一种用来维护统治秩序的政治等级制度,是强制执行必须遵守的规定,即“以礼治国”,与现在一般意义上的礼、礼仪有所不同。但是,这种礼教制度经过东周时期孔子等人的推崇、改造和发展,演化为儒家学说,成为此后二千多年封建社会主要的精神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及民族性格的形成,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禹开始建立夏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等级差异的萌芽。传说禹治水成功以后,与各地部落首领大会于涂山,有一个部落首领来迟了一些,禹就把他给杀了,这说明禹已经在用这种严厉的方式来显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由此树立王权的威严。从此以后的国君,都成了神圣不可侵犯、至高无上的天子。

属于夏文化的二里头墓葬也显示当时的社会成员的身份和地位有了明显差别,如较大的墓有棺有椁,等级较高者的墓底有朱砂,有铜、玉、陶、石、漆器等各种随葬品,而有的死者为弃置,还有的双手被捆绑,无随葬品,可能属于非正常死亡。在当时,青铜、玉等都属于非常珍贵的材料,只有有地位的贵族才可能享有。从随葬品的差异,可知这些人身份的差异。

商是夏之后的一个朝代,在国家权力等级中,最高的是商王,商王之下又有四个特殊的阶级,一是王族的子弟姻亲等血缘贵族,其中又有嫡庶之分,嫡子有王位继承权,地位较高,庶子无王位继承权,但有分封权,《尚书?酒诰》说商朝的外服诸侯和采邑有侯、甸、男、卫四等爵位。二是掌管占卜和祭祀的巫史、贞人等属僧侣贵族,三是当时尚存在的附属于商朝的部落酋长,四是商朝管理机构中的官吏。这些官吏见之殷商卜辞的名称有二十多种,包括臣、卫、尹、史等,也有着明显的等级之别。

周代与夏商王朝相比,不仅大封姬姓诸侯,也封有异姓诸侯,而且形成了相当严密的分封制度。周代的政治制度为分封制、宗法制,贵族大体上分为四等,即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在宗法系统中,同一等级的每一个家族,又有大宗、小宗之别。而且严格区分,只有大宗才享有父位的继承权和对祖先的祭祀权。其中诸侯一级又分为五个等级的爵位,即《礼记?王制》所说:“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包括诸侯爵制在内的王朝等级制度,具体在都邑、宗庙和宫室的建筑上,在军队编制上,以及乐舞、丧制、祭祀、器用等很多方面,都有严格的等级区分。文献记载宗庙等级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乐舞方面“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左传》隐公五年)。军队编制上,《周礼》记载,“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子国一军。”《左传》庄公十六年载“王使虢公命曲沃伯以一军为晋侯”,表示晋虽为侯爵,但仍是小国一级,因此只有一军。

同时,西周王朝的这些贵族家族,都是世袭制,数代乃至十数代世袭封国和采邑,家族日渐扩大而成世族;大多又世袭官职而成世官,世受王禄,形成世卿世禄现象。如考古发现有周公、召公家族、南公家族、井氏、克氏、徽氏家族等。有关遗迹和青铜铭文显示,这些权贵袭承父祖之职时,常受周王册命赏赐,新王即位以后,还要对其重新册命加以确认,而且为了需要,诸侯还可以改封。这些各地诸侯成为西周王朝的外部屏障,也是周王朝向外拓疆的基地。但周王朝没有想到的是,这些诸侯国慢慢发展,实力越来越强,渐渐不受王室控制,到东周时,已开始大鱼吃小鱼,互相攻伐兼并,遂至礼崩乐坏。

点击搜索与:青铜的历史 青铜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