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因其珍贵,从一开始就得到了人们的喜爱。正因其珍贵,所以,人们总要想尽办法找到它,把它雕塑成心目中的各种形象,供奉着它。即使是它很容易就成为了权力阶层的专用,比如把它熔铸成金印、锤打成金冠,或是做成金面罩,但它仍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抹十分纯质的亮色。
这抹纯质的亮色照亮了中国人的心灵生活,因为金子太宝贵,所以,它似乎就是来帮助中国人纯洁心灵的。不以物喜,不与物为逆,这是中国人讲究的起码的修养,因为总可以追慕“心游万仞、精骛八极” 的精神境界,就总会在天人合一的境界里完成人与外物的一切交融。
金錾花嵌珍珠杯盘,清
金子跟中国人处得久了,所以,金子和中国人之间已有了种种精神上的共鸣。战国时宋人得到一块玉,献给子罕(姓戴,名喜,字子罕,曾任宋国司城)。子罕不受。说:我以不贪为宝,你以玉为宝,若你把它给了我,我们都就没有宝贝了。这就是“以不贪为宝”的万古箴言的来历。
有一天,乐羊子在路上捡到一块金子,回家告诉了妻子。妻子说:“我听说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你这样不是要玷污自己的品行吗!”乐羊子大惭,赶紧又把金子还回到野地里。这就是拾金不昧的来历。
累丝衔珠金龙饰,清,北京东城区出土
中国人讲本真人格,讲朋友间要像金子一样纯洁。管仲(?—前645年)和鲍叔牙(生卒年不详)是少年好友,少年管仲一次用箭射蛇解救鲍叔牙,得到了地上的一块黄金,管仲坚持是鲍叔牙先发现的,鲍叔牙则说是管仲射蛇发现的,二者僵持不下,一位老头就建议他们把这金子用来聘请文武老师教授他们共同学文习武。后来,这对兄弟做生意时分金子也并不是平均分配的,而是谁家需要的多,谁就多拿多取,这样,管仲因有老母亲要赡养就总是多往家里拿回金子,旁人多有议论,但鲍叔牙并不以为管仲贪财,而管仲也不怕鲍叔牙认为自己贪而有任何解释。他们的关系从头至尾,因金子始,一直也像金子那样纯洁。
中国人还常说“金玉满堂”,这也是一个很值得我们重视的现象,那就是金子常常和玉石配合在一起,一种是纯色,一种是温润,两者的互补恰到好处。另一个词是说婚姻的“金玉良缘”,取意于中国传统概念,以“金”寓“富贵”、以“玉”寓“吉祥”。大概单纯的富贵多金只有得到玉石的滋润中和,才能保持人的性灵。
中国文化最重视的是人,人在天地之间的造化与修为,人与天地万物的交感,人的最日常的生活,人最宝贵的生命。中国历史上最值得留恋的时代都被称作黄金时代,西汉时,汉文帝(前202-前157年)经过多年的修养生息,已开启出“文景之治”盛世的帷幕,但随后的汉景帝(前188-前141年)刘启却下诏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黄金珠玉很美,但从来不如谷物芝麻对天下百姓有益。
中国人常说,是金子总会发光。这其实是对人的最大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