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金子文化:》异域色彩的器皿-魏晋南北朝的金器

异域色彩的器皿-魏晋南北朝的金器


异域色彩的器皿金子的历史魏晋南北朝的金器:乱世中西方神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金器皿并不多见,而且现在见到的这一时期的器皿大都带有外来色彩,具有明显的波斯萨珊朝艺术风格,造型和纹饰上都深受外来影响。当时流行的一种壶,人们就直接称为“胡瓶”,从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外来文化在社会中的流传甚广。

鎏金银盘,南北朝,山西大同小站村出土

鎏金银盘,南北朝,山西大同小站村出土

1981年山西大通小站村的一座北魏墓葬曾出土一件鎏金银盘,是用锤压法制出凸纹,再加刻划而成,这是萨珊朝金属制造技术的习惯作法,凸纹是其典型的特点。图上人物头像及着装也具有萨珊朝的特点:中年猎手的面部清瘦,深目高鼻,连腮长髯,与西方人种特征相同。在装束上,上身赤裸,下身着裤,穿半长统靴,头带半弧形帽,颈上挂有珠链,这也是典型的萨珊人装束。图案内容刻画相当精彩,猎人呈回首状,持矛刺入一野猪头部,右腿则踢向另一从身后突袭而来的野猪,野猪从高高的芦苇丛中窜出,来势凶猛。构图摄取了这一惊心动魄的瞬间,表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应为萨珊艺人制作。

另一件常被称为“胡瓶”的萨珊器物,出土于宁夏固原县南部北周李贤夫妇墓中,此为一鎏金的银壶,高足长颈,皮囊形腹,有一把手,把手上端铸有一细小的胡人头像,深目高鼻戴冠,腹四周则有凸纹人像,为三组,每组一男一女,且三组的男女面貌相同,只是动作各异,似乎是故事的三个情节画面,人物装束则似希腊。有人认为是萨珊工艺摹拟希腊图像所作,或是深受希腊文化影响的大夏地区的工匠制造,图案内容可能是提帕里斯的谈判、掠夺海伦和回归的场面。

金戒指,晋,宁夏固原李贤墓出土

金戒指,晋,宁夏固原李贤墓出土

李贤墓中还出有金戒指一枚,正中镶有一颗蓝灰色青金石,圆形石面,雕有一人双手举一弧圈,弧圈两端又各垂吊一囊状物,从纹饰风格和样式看,也应是西方传入的器物。

西安李静训墓中出土的金项链,根据专家鉴定,也是西亚传入品,这是一款迄今所见最精美、最考究的金项链。

金项链左右两边各有4粒球形链珠,而每一粒球形链珠由12个小金杯焊接而成,再镶嵌10粒细小的珍珠。这4粒链珠由金绳串联。金项链上端的中央为圆形金饰,镶嵌有鹿纹的深蓝色宝石,鹿纹为凹雕,上端的左右为方形金饰,和更小的圆形金饰,也镶嵌淡蓝色宝石。更小的圆形金饰各与球形链珠相连接。金项链的下端呈“T”型,横由一大圆饰、两方饰、两小圆饰组成。大圆饰居中,内嵌鸡血石,中嵌24粒小珍珠,外缀细小金珠。两方饰嵌蓝宝石,两小圆饰嵌蓝宝石并环绕10粒小珍珠。“T”型竖由一个卵形金饰构成,内嵌一大块卵形青金石。

从出土状况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外来金器,大多属波斯萨珊产物,但也有一些中西合璧的金银器,只是这种中西合璧的器皿在魏晋时期并不多见,这可能缘于这种吸收和接受尚有一个过程,西方的文化需要经过选择,改造之后才能适应中国人的欣赏习惯和文化口味,包括同时期传入的佛像造像,也还多是西方版的形象。在唐代的工艺品中,包括金器和铜镜上,萨珊的身影已与中国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那些来自西方工艺中的植物纹饰,如葡萄、忍冬、莲花等,已与中国瑞鸟、瑞兽和谐共舞,成为唐代金器等工艺品纹饰的主角之一。

点击搜索与:金子的历史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