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五铢,汉代
汉代以前就有了黄金货币,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南方楚国,就曾铸有“郢爰”、“陈爰”等印记的金版,由于当时楚国的疆域广及长江以南及部分北方地区,故这种金版在很多地区都有出土。浙江绍兴狮子山还曾出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圆形金饼,厚度一致,但大小不同,小的周边圆正,大的周边有剪凿痕迹,同时出土的一件金片也有断割痕迹。估计当时这种金饼、金片是两种不同形态的计量货币,在支付使用时,需要根据用量剪切成小块,重新称测它的重量,是一种称量的货币,故金饼和金片上有剪凿痕迹。
麟趾金,西汉,河北定州出土
到了秦汉,黄金货币出现了一些新的样式,秦汉时期的币制分为二等,黄金以镒为单位,为上币,铜币秦有“半两”,汉有“五诛”,为下币。汉代普通百姓用铜币,上层社会已较普遍地使用黄金货币,汉代的黄金货币主要有三种样式:一种是圆饼形的金饼,直径约为七、八厘米,厚约一二厘米;一种像马蹄壳的称为“马蹄金”,还有一种似偶蹄动物的蹄壳,称为“麟趾金”。
“麟趾金”中的麟,是一种神话传说中的动物,它角似鹿,蹄也似鹿,嘴似牛,身似鱼,尾像狮,与龙这种传说动物一样,在中国古人的观念里,麟也是一种吉祥动物,所以汉武帝在公元前122年冬十月,巡视雍县(今陕西凤翔一带),回来后与大臣们编造了一个故事,说是在雍县祭五帝庙时获得了白色麒麟,于是作《白麟之歌》,改年号为元狩,并铸麟趾金作为货币以协祥瑞。汉代的黄金货币就是在汉武帝的直接授意下铸造成型的,这种授意又使这种金币披上了一层迷信的文化色彩。
这些黄金货币的实物,1982年在江苏盱县的一处古代窑藏中得以发现。窑藏中除了一件错金银的铜壶外,其余全是金器,以金币居多,黄金铸币共36件,重3000克,另有一件金兽重9000克,总重量达11000克之多。
这件重达9000克的金兽,是目前所知唐代以前最重的一件黄金铸品,通高10.2厘米,身长16厘米,宽17.8厘米,兽形似豹,全身蜷曲匍伏,头枕足上,貌似温顺,颈部饰有一环状圈钮及项,疑为驯兽。兽身满饰不规则圆形纹。兽身底部中空内凹,壁上刻一“黄六”二字,有人认为该物是称量标准的权器,即古时的称锤。但金兽如此之重,用来做称锤似又不可理解。另有一种说法是用来镇库或者辟邪,依汉代方术盛行之状,此一说法较为合理。从此窖藏金之富看来,汉代黄金产量诚为可观,而方术迷信思想的盛行,在汉代的金币上也得到了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