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耳坠,战国,内蒙古准格尔旗西沟畔出土
金耳坠,战国,内蒙古准格尔旗西沟畔出土
一个十分著名的现象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金器工艺也极为发达,与中原地区不相上下,甚至更为完善。
晋陕蒙高原地区在商周时代就活跃着各种游牧族团,他们时常南下袭扰商周,通过战争、贸易等方式与中原地区进行着物质、文化上的交流。商周时期,这一带就产生了具有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特色的青铜文明,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带有动物或以动物为装饰的青铜器物,如马首刀、蛇首勺、虎饰匕等。到了战国时期,这些游牧族团演化为匈奴族,这些文化也成为匈奴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
考古发现的北方匈奴墓葬有很多处,内蒙古境内较重要的有杭锦旗阿鲁柴登、准格尔旗西沟畔、伊金霍洛旗石灰沟;陕西境内有神木县纳林高兔;新疆境内有托克逊县阿拉沟等处。这些匈奴墓葬出土的金器都是装饰品,重要的是首饰、剑鞘饰、马饰或带饰,如项圈、耳坠、串珠、冠饰以及各种动物形饰片或饰牌,没有任何器皿。这些饰片饰牌均以草原上常见动物为题材,如牛、羊、马、鹰、狼、虎等,与商周时期这一地区的青铜器纹饰一脉相承,而且采用了自然写实的创作风格。
北方匈奴金器所展现出来的工艺也相当完备,几乎当时中原地区所发明的金佃工艺都有用到,更主要的是,这几处匈奴墓葬出土的金饰品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让人感到惊异,如阿鲁柴登出土的金器共218件,总重量超过了4000克,其中最为珍贵的是一套鹰形金冠,这套金冠由鹰形冠饰、半球形冠顶和冠带组合而成,制作非常精美,其上浮雕多处动物纹饰,造型形象生动,充满北方草原生活气息,非一般金器,可以说是北方少数民族金器工艺的代表之作,同时也是我国发现最早的金质冠饰,是匈奴王统治草原民族的王权象征。
内蒙古准格尔旗西沟畔则出土有金耳坠、金项圈、金饰牌,但最多的是用于剑鞘装饰的各种动物纹饰片。此墓出土的金耳坠共两件,均出土于男性墓中,反映了当时匈奴男子有佩带耳饰的习俗。这种耳坠的形制与阿鲁柴登的耳坠有些相似,耳环均为圆形,且都有绿松石和喇叭状饰件,看上去比较粗大笨重,可能是为了炫耀财富和地位。直到现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流传穿金戴银的习俗也依然与这种传统观念大有关系。
伊克昭盟的塔拉壕乡著名的出土金器是一件虎狼搏斗纹牌饰,内容为虎与狼争抢一只小动物,这块金牌饰的独特之处在于纹饰繁复而又线条鲜明流畅,虎和狼身上都雕刻有细密繁缛的鸟兽纹及毛状纹,是春秋战国时期金质牌饰中的精品。
纳林高兔则出土了很多采用圆雕制作的动物饰件,如虎、雌鹿、雄鹿等,与内蒙古出土的动物饰件不同的是,这些动物饰件全无边框,也不构成方形,而是完全按动物本身的形状来制成,饰件的轮廓就是动物的形状剪影,而不是添加其他纹饰来凑成一定的几何形状。这些饰件有的是是缀于皮带上的装饰品,有的是用于马饰上。
此外,新疆托克逊县的阿拉沟匈奴墓中,出土有金虎纹圆形饰和条形纹,从金器的技法及纹饰风格看,也属于北方少数民族金工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