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虽然稀少,但在自然界中还是有相对集中的产地,一种是矿山,一种是河床。而含金的河床矿砂也是产金的矿山冲刷下来形成的。
根据一般采金人的经验,一吨矿石能淘洗几克或十几克金,或者,一立方米的矿砂含金零点几克,即具有开采价值。而一处金矿一般并不能世代开采,它的矿脉有长有短,有深有浅,有的地方开采几年、几十年即告枯竭。
陈爰,战国
楚国郢爰,战国
中国是世界上较早开采黄金的国家之一,如《管子》(战国及其后的一批零碎著作的总集,汉代刘向编订)记载:楚国(发祥于江汉平原,鼎盛时期面积近百万平方公里,人口占战国时期中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有汝汉之黄金。汝汉即现在的汝河和汉水。先秦(泛指原始社会到战国时期)时期的楚国是当时重要的产金地,也是采金技术最发达的地区。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末期,楚国出现了用黄金制造的货币,这种货币镌有“郢爱”“陈爱”印记,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黄金货币。这种金版在楚境内流通甚广,现考古发现甚多,遍及安徽的合肥、庐江、广德、六安、阜南、寿县、巢县、临泉,陕西的西安、咸阳,以及江苏的南京、江阴、沛县、丹阳、江宁等地。目前发现郢爰印记的最大金块,重610克,镌有54个印记,而一般的重280克左右,镌有10-20个印记。从这些广为出土的金版可以看出,当时楚国的产金量相当之大。而当时主要是通过淘洗河砂来采集砂金。
我国古代金印
有关先秦时期及史前时期的采金活动,文献记载不多。而且春秋之前,金的含义实际是统称,对铜、黄金、银等未加区别。而在大多数情况下,“金”多指铜。如《史记·平淮书》(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逐渐成为汉代司马迁“太史公书”的专称,是中国最著名的纪传体通史)载:“虞夏之际,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大致是对黄金、银、铜的分类,春秋战国后,黄金才有了专称。
周代(前11世纪-前256年)时,周幽王的妃子褒姒从来不笑,幽王就发动群臣想办法,后来有人就想出用烽火戏诸侯的把戏,当褒姒看见骊山脚下来了好几路兵马,乱哄哄的样子,就问幽王是怎么回事。幽王一五一十告诉了她。褒姒真的就笑了一下。幽王见褒姒开了笑脸,就赏给了出这个主意的虢石父一千两金子,但没多久,周朝的江山就完了。这就是历史有名的千金一笑。但就是在周代,朝廷已有人专门管理矿山开采:“矿人,掌金、玉、锡、石之地,而为之厉禁以守之,若以时取之,则物其地图而授之,巡其禁令。”据载,当时一个采金地所属人员配备达到五十多人。散落在大自然的这些贵重金属,至此已成为国家的重要资源,后世也援例对贵重金属进行国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