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织金锦袍与半袖 图为织金锦半袖展示图
元代丝绸中最重要的是流行织金技术,织金锦大行其道。
元朝统治者都喜以织金来表现富贵,织金锦的消费量甚大,元政府在弘州(今河北阳原)和大都(今北京)都设有专局制造。元朝的织金锦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用金箔捻成金丝同丝线交织而成,称为圆金法。这种锦光泽比较暗淡,但是牢固耐用。另一种是用片金法织成,即将切成长条的金泊夹在丝线中,这种锦由于金片较丝线阔粗,因此显得金光闪闪,十分艳丽。新疆乌鲁木齐南效盐湖南岸一号古墓曾在1970年出土过一件油绢袄子,用织金锦作镶边,其中有片金锦,也有捻金锦。
元朝称织金锦为纳石矢或金搭子,均为重纬组织,通常由金线、纹纬、地纬三组纬线组成,称为地结类组织结构。这种组织方法一直沿用直今。
迄今为止,缎的最早出土实物为元代所产,而且织金技术在缎织物上也得到了应用,如苏州出土有织金缎,在五枚正反缎地上再以圆金织入,呈现出菱花纹。
元代还流行印金织物,而且施行于整件衣服,宋代虽也出现了印金,但主要用于衣襟局部。蒙古元代的集宁路故城、甘肃漳县元代汪氏家族墓就出土过大量印金的素罗和素绫织物。印金的方法据史料记载有多种,如贴金、泥金、销金、铺金等,一般都以罗或绫做底。漳县汪氏墓的织物大多为贴金法印成,即先用凸版印上粘合剂调和直接印刷。销金可能是在印完粘合剂后撒金粉,然后抖去剩余金粉。当时的印金工艺已十分成熟,如汪氏墓中出土的一件泥金罗衫,采用镂空版印制,是先缝制成衣后再进行印花,接版交接处一般很难发现。
但总的来讲,元朝因将丝绸工匠大多纳入官方丝织业,成为奴隶或工奴,民间丝织不甚发达,丝绸生产和贸易都相对较受限制。但是元代后期,官营手工业逐渐衰落,民营丝织业大大发展,出现了雇佣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