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菜系饮食文化:》武汉的景和食 -饮食推荐

武汉的景和食 -饮食推荐


武汉的景和食 武汉,美食,美食体验饮食推荐
    景

    在武汉的打出租车,的姐怨言不少,说武汉位置这么好,建设搞得这么差,说城市多年没有改观。她有些艳羡重庆直辖的机遇。但她没有提到武汉的历史。黄济人的《老重庆》我读了一遍,轻飘飘的,历史底蕴不足,而《老武汉》里尽是份量极重的存货。用池莉的话说:“老武汉太值得写了!”

    比如天下第一楼黄鹤楼。它最初只是军用岗楼,但经迁客骚人遗篇,华夏留名。崔颢《黄鹤楼》自不必说了。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也不提了,他在斯地观景后题下“壮观”二字就足以说明问题。黄鹤楼在历史上屡毁屡建,现今伫立在蛇山上的是1985年才建的,据介绍说是融合了数代风格的产物。知道这些让我不好过,因为除“惟见长江天际流”外,我站的此楼与古人别离之楼已是牛头不对马嘴了,只好兀自看着最早的长江大桥和龟山上的电视塔发呆。

    又比如江汉路。这里是武汉的王府井。2000年的某月,步行街全线开通,号称中国第一步行街。我晚上去的时候已不是逛街,而是人挤人人看人了。当时警力增援,人行天桥都差点给挤垮了,只得分流才能维持人流的正常。其实最让人赏心悦目的是翻新的欧式建筑,比如武汉关,比如民众乐园(一九一九年到改革开放前,一直是武汉市唯一的大型综合性娱乐场所,在武汉市民中享有最高的知名度)。这些至今仍活着的历史(包括众多租界时期建筑),让人感叹不已。

    再比如武汉大学。它岂止是一个学校,而是一座城,校内有公交车开行。每年三月,这座“中国最美的大学”(池莉语)里游人如织,“樱花节”的门票是8元,即进校费,但市民还是争相前往校园。据说樱花是当代日本兵在武大疗伤时为解思乡之愁而种的,而今是如白雪盈天,或红艳欲滴。怀拥珞珈山,听东湖之涛声,武大不断地向社会输出天之骄子。

    到了武汉,东湖不可不去。当年屈原曾行吟至此(行吟阁),毛泽东晚年大部分时间在梅岭1号度过(内有防空洞、室内游泳池)。据说东湖比杭州西湖大七倍,当然这不是优势所在,而在于湖光潋滟,十里荷花盛开,绿色广场星罗棋布。要说武汉水波相连的自然景色,精华尽在东湖风景区了。

     食

     在武汉,饮食风味已被川化得厉害,川菜馆随处可见,这当然与全国其他省市类同,所不同的是市民对川味赞誉有加。就连在重庆少有闻的“东东包”(油煎小笼包子)也被当地纸媒大力推荐,某些分店居然得排队购买,一元三个,香到心底。而武汉本地的最叫得响的是热干面和武昌鱼。 

    热干面的来历有些传奇。上世纪30年代初,卖面人李包将没卖完的面条煮到七成熟时便捞起,晾在案板上,小心将麻油在了面条上,他只好拌匀后在案板上摊凉,第二天早上,他将面条放入沸水中烫了几下,加下黄麻酱、葱花、酱萝卜丁等,面条立即散发出香味,引来食客无数,自命名曰“热干面”。2000年3月,老字号“蔡林记”重开张,开了三、四十家连锁店,也不知现在生意怎么样了。热干面其实是武汉人的传统早餐,不过像我等南方人吃着,有如鲠在喉之感。

    武昌鱼因毛主席的《水调歌头?游泳》让我等小辈知道了它。其实武昌鱼是指鄂州樊口所产“团头鳊”鱼,以鲜著称,但仿佛在武汉品尝它更显得名正言顺。在汉口,我吃过一次武昌鱼,是在新兴的五星级酒店——东方大酒店,清蒸鱼,肉嫩而有一股清香沁人心脾,一如南京盐水鸭,总给人一种回味的美。

    在武汉的一年多里,我更像是一个来路不明的幽灵,穿行在这座繁忙的城市里,数着那些标志性建筑:世贸大厦58层,佳丽广场57层,建银大厦50层,然后摸摸自己的口袋,继续奔忙在三镇:我路过吉庆街而没有坐下来美食一阵,路过辛亥革命首义纪念馆而没有来得及给烈士们敬礼……我知道自己正行走在“最市民化的城市”中,这里有古琴古没有知音,这里有池莉、方方没有我的作品,好斗的人们在“斗地主”而我目光凝重接近迂腐。

    在汉口某条街上在一家美发店叫“易安居”,每天都有交易在进行,我会认为这个老板是很有思想的人,只是为了生活,作了另类的选择。有谁不愿安居下来呢,只是有个声音在驱赶我前进,所以武汉成了我旅途中一个深重的记忆。

点击搜索与:武汉,美食,美食体验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