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1日,作为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项目的青藏铁路开通试运营,结束了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使西藏由铁路、航空、公路、管道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日趋完备,运输能力大幅度提高,大大降低了进出西藏物资的运输成本。
据统计,2007年,西藏共完成货运量384.82万吨,比上年增长6.7%,其中:铁路运输完成12.41万吨,公路运输完成360万吨,增长4.1%;航空运输完成1.18万吨,增长10.2%;管道运输完成11.23万吨,下降3.4%。全年完成旅客运输680.1万人次,同比增长12.3%,其中铁路客运88.85万人次,增长29.1%,公路客运460万人次,增长3.4%,航空客运131.25万人次,增长19.2%。自治区电信业务总量累计完成30.93亿元,比上年增长43.5%。
公路建设
刚建成通车的西藏自治区307线
2007年,西藏继续加快公路建设步伐。川藏公路、滇藏公路、新藏公路、中尼公路等干线公路,通县油路和乡村公路建设进度明显加快,国、省道的行车通畅能力进一步提高。
与此同时,西藏积极调整道路运输结构,增加热点线路班车和旅游车辆,大力开辟农村客运班线,建成拉萨公路主枢纽柳梧客运站和9个县级客运站,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公路运输的需求,全面推动了西藏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截至2007年底,西藏公路总通车里程达4.86万公里,比上年增加3798公里,其中有铺装路面总里程2537公里,增加553公里;当年又有5个县通了油面公路。到目前,西藏已有612个乡镇和3525个行政村通了公路,分别占全区乡镇和行政村的92%和71%;已有43个县通了油路,油路里程达4714公里。一个以5条国道为主干的连接全区城镇乡村并通往区外的公路网已经初步形成。发达的公路网使越来越多农牧民走出封闭的深山草原,融入市场经济,走上致富道路。
当年末,全区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5.91万辆,比上年增长12.6%。
航空运输
目前,西藏区内有拉萨贡嘎、昌都邦达和林芝3个机场,已开辟拉萨至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昆明、西安、西宁等14条国内航线和加德满都国际航线及香港旅游包机业务。随着青藏铁路通车和西藏旅游市场的持续快速升温,赴藏航空客流进入一个新的高速发展阶段。2007年,西藏航空运输旅客131.25万人次,同比增长19.2%,货物运输完成1.18万吨,增长10.2%。
当年,西藏航空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继林芝机场正式建成通航后,阿里机场前期准备工程全面实施,预计将于2010年10月建成。此外,拉萨贡嘎机场和昌都邦达机场的改扩建工程也已开工,还将对两机场的空管系统进行升级改造,随着这些基础设施和航线网络的不断完善,西藏民航的安全保障能力将得到不断提高,区内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自2006年7月1日建成通车后,为西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巴桑顿珠认为,青藏铁路的作用至少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提升了西藏在全国区域经济格局中的地位,缩短了西藏同内地市场的距离,增强了西藏人民同内地的联系。二是加快了西藏经济发展的步伐,使西藏进入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时期。三是改善了西藏的交通运输条件,大幅降低了运输成本,同时带动了公路、民航等运输行业的发展,推动了西藏客货运输的快速增长。四是促进了西藏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的转变,青藏铁路使得第二产业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五是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外资进入西藏的步伐明显加快。据统计,截至2007年底,青藏铁路共运输进出藏旅客157.65万人次,运送物资48.21万吨,客车始发正点率达99.3%,到达正点率达97.5%。
由于加强了对格尔木-拉萨段线桥隧涵病害的整治和冻土区段的路基补强,建立了五级监测检查体系,目前,青藏铁路的线路优良率达99.8%,行车设备故障率大大降低。从铁路沿线最近的监测结果表明,经过近两年的运营实践,青藏铁路的设备、人员和管理经受住了初步考验,实现了列车运营安全、稳定、有序。
目前,青藏铁路的延伸线—拉萨到日喀则的铁路已经开工,预计2010年完工,全程长254公里,初步预算投资110亿元。拉萨到林芝段的铁路也在做前期的论证工作,力争在5年内开工建设,届时,它将与云南大理的铁路形成(四)川滇(云南)(西)藏线,从而带动和吸引青海、甘肃、四川、云南、新疆等西部省区与南亚地区经济贸易的发展。
管道运输
格尔木至拉萨输油管线是西藏唯一的一条管道运输线,总投资23294万元,管线全长1080公里,沿途设泵站11座,分输站1座,主要输送汽油、轻柴油、航空煤油、灯用煤油等4种油品,年输油能力为23-25万吨。该管线自1977年10月建成投产至今,共输油近400万吨,成为继(四)川(西)藏、青(海)(西)藏公路之后的又一运输大动脉。三十年来,这条输油管线始终正常运转。2007年,西藏管道运输共完成11.23万吨,比上年下降3.4%。
摘自《中国西藏:事实与数字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