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敦煌学发展空间大
新华社敦煌7月6日电(记者穆东 朱华颖 申尊敬)100年前发现的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文献,引发了一门新的国际显学——敦煌学。中国敦煌学者一致认为,敦煌学虽然已经走过百年历程,但在新世纪的发展依然很大。
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说,藏经洞出土的5万多件敦煌文献几乎包括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社会的各个方面,称得上是百科全书式的文献。中国学者是敦煌学的开创者,早在1910年前后,罗振玉、王国维等著名学者就出版了第一批敦煌学著作,这一时期中国的敦煌学研究主要是收集、刊布敦煌学资料。
樊锦诗介绍说,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敦煌学研究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成果大量涌现,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各个学科,几乎都有较大进展,
诸如历史、地理、宗教、经济、文学、艺术、数学、天文学、医学等。 同时,美国、法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产生了一大批敦煌学专家。他们在敦煌文献研究、石窟艺术等领域里取得了丰厚的研究成果。
她说,如果说中国敦煌学以丰硕的成果为过去的百年划上圆满的句号,那么在新的世纪里,等待中国敦煌学者开拓的领域还很多,现有敦煌学科的继续研究空间也很大。以前敦煌学研究成果主要停留在单学科方面,而未来的敦煌学研究将侧重对敦煌文化的整体性把握,加强对敦煌文献的系统研究,打破学科界限,深入发掘其间各种内在的联系,以求在新的层次上结合原始文献,最大限度地接近中国中古社会原貌。
“我们要继续调查、收集藏经洞失散文物,出版系列专著和敦煌社会历史文书大全,为国内外研究者提供严格准确、权威的敦煌文献读本。此外,佛教美术、敦煌音韵、敦煌神秘宗教、少数民族语言文献、敦煌社会思想、民俗等诸多领域的特别专题研究还需进一步加强。”
敦煌研究院考古专家彭金章说。由于敦煌石窟内容丰富、涉及学科广泛,必须运用考古学、图象学、文献学等不同的科学手段进行研究。虽然目前国内敦煌研究还有一些实际难题亟待解决,如资料流失,信息闭塞等,但我国具有绝对的优势在新千年的敦煌学研究中继续保持中心的地位。
彭金章说,目前,我国是全世界敦煌学资料最丰富的国家,收藏敦煌文书1万多件,英、法、日等国收集的敦煌文书多数已被制成胶卷、照片搜集回来。另外,敦煌石窟在中国,经过维护、修理,基本完好,而且,今后莫高窟还有可能发现和发掘出新的敦煌文献。
他说,1983年,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成立,是在敦煌学术史上的一件大事。此后成长起来的一大批学者,以研究某一领域为专业,各有所长,同时他们注意与国际学术界接轨,在国内外众多敦煌学前辈专家的研究基础上开创新时期敦煌学研究的再度辉煌。
我国著名敦煌学专家、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段文杰说,敦煌石窟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具体展现,必须置于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通过比较研究,可以找出石窟艺术受东西文化和多民族文化浸染的具体内容和形式,以及它们的渊源、路线、内涵和特点。
段文杰说,敦煌石窟艺术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珍贵遗产。敦煌学研究是世界性的。二十一世纪是敦煌学国际合作交流的最好时期,敦煌学研究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为了更好地发挥各自优势,做到资料共享、避免重复研究,段文杰呼吁世界各国的敦煌学者集中整理和研究流失的敦煌文献,实现新世纪敦煌学整体和综合研究上的重大突破。
中华读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