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古乐
敦煌石窟(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东千佛洞、水峡口石窟、肃北五个庙石窟)共有五百多个洞窟,其中有乐伎图像的洞窟达二百六十多个,几乎占整个洞窟的一半。在有乐伎形象的洞窟中,绘有乐器图像的六千余件,不同乐器四十种以上,打击、吹奏、弹拨、拉弦乐器种类俱全。是上自十六国下至元代的音乐史缩影。它对中国古代音乐史,尤其是佛教音乐史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敦煌在古代融合了东西方歌舞艺术,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敦煌乐舞。敦煌宾馆飞天歌舞团经过挖掘、整理,编排了部分节目,整台节目从音乐、服饰、道具到内容都蕴含着浓厚的敦煌文化气息,观赏后犹如重温了敦煌盛唐时期"华戎之交"的历史。其代表节目有《伎乐飞天迎宾到》、《吉祥天女》、《腰刀舞》、小舞剧《相会在敦煌》等。
敦煌画乐伎,主要包括体裁、演奏、排列、乐器组合、乐器种类、乐队规模等六个方面:
一、体裁形式,展示了天乐类有天宫乐伎、飞天乐伎、化生乐伎、护法乐伎、菩萨乐伎和自呜乐等;俗乐类有官府乐伎和民间乐伎等。 二、演奏形式,分为演奏类型、演奏姿态、演奏乐器数量三种。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三、排列形式,有零散式、平列式、组合式、复合式四种,自由灵 活,变化有序。 四、乐器组合形式,有种合、类合、混合三种,品种繁多,色彩斑谰。 五、乐器各类,有打击、吹奏、弹拨、拉弦四大类乐器各类俱全,各展其长。 六、乐队规模,有大、中、小三种乐队形式,编制合理、宏伟壮观。敦煌壁画乐伎,主要通过乐工、舞工以及乐舞相互结合等艺术手段和各种各样的宏伟壮观场面体现出来,它已自成体系、自成一派,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艺术品种,虽表现的是佛教内容,但实质上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当时社会音乐文化艺术的一些风貌。
敦煌壁画乐伎的历史渊源,我们认为:敦煌地区固有的音乐文化是乐伎形成的第一个因素;中原音乐的输入是其形成的第二个因素;西域音乐的传入则是形成的第三个因素。这三个因素长期交流,不断融汇,相互学习、借鉴和吸收,最后形成了新颖独特的敦煌壁画乐伎。
敦煌壁画乐伎图像是我国一千多年来的音乐缩影,对研究古代音乐史和佛教音乐史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因此,我们不仅应该珍视它、认识它、研究它,还应该继承它、应用它、发扬它,更应该介绍它、宣传它、推广它。
(摘自 庄壮 (敦煌研究院副研究员、敦煌乐器研制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