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火花收藏:》火花:即将消失的艺术-ZG火花

火花:即将消失的艺术-ZG火花


火花:即将消失的艺术火花 火花收藏中国火花

2007年“十一”前夕,在首都博物馆里,由首都博物馆、北京收藏家协会主办,英国皇家火花协会、亚洲火花协会协办的“国际火花珍品展”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而就在观者的赞美之声还没有散尽之时,中国最大的火柴生产企业——泊头火柴厂却传来消息,再过几个月,这个曾与“洋火”抗争了近百年的“泊火”也将面临熄灭的宿命。厂房流水线上布满灰尘的火柴;生产车间里写于一年前的“明天上班”;还有仓库里尚未卖出的火柴,这些破败的景象显然和如今火花市场上的繁荣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部没有文字的历史书

火花,顾名思义:火柴盒上的艺术之花。在方不盈寸的火花上,不仅能反映出各国风光、风土民俗、文学艺术,它往往还会在无意间忠实地记录历史变革、社会变迁,正所谓方寸之地气象万千。所以,和邮票并称为姊妹花的“火花”素有“小百科全书”的美誉。

属于世界五大收藏体系(邮票、火花、钱币、烟标、酒标)之一的火花在国外又称之为磷寸票、火柴贴纸、火柴标签、火柴画片等。据考证,火花已有160多年的历史,比第一枚邮票——英国的黑便士邮票还要早13年。世界上第一枚火花诞生于1827年,这枚英国克里夫兰郡的史托克登公司出品的最古老的“约翰·沃克”牌火花是为了纪念英国药剂师约翰·沃克。他于1826年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摩擦火柴,为了表扬他在火柴发明上的杰出贡献,世界上的第一枚火花被取名为“约翰·沃克”牌,并在火花上印有他的头像。

除了纪念人物,火花作为一部没有文字的袖珍历史书,还记录了整个社会的变迁。比如我国早期的火花中,“北洋水师”、“开设学堂”、“剪辫不易服”、“铁路快筑”等反映清末民初大事件的火花都成了不易多得的珍品。由于传世的早期火花较少,大理火柴厂还曾特意出品了两套介绍早中期火花的专集《中国火花历史资料》和《日本在华火花资料》。两个专集共收录火花300枚。当翻看那一枚枚小小的火花时,就仿佛看到了一部反映旧中国血泪史和民族工业艰难发展史的生动历史书。

在我国的众多传世火花中,有一枚异常珍贵,这就是解放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生产的“丰足”牌火花。这枚诞生于1946年,土纸红色石版印刷的火花,正面用两枝麦穗围着“丰足”两个字,背面有“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八个字,中心是“陕甘宁边区火柴厂”。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号召解放区军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开展大生产运动。而“丰足牌”火花则成了这段历史的印证,同时,它也成为了我国解放区的第一枚火花。

收藏也是一种精神

达尔文说过:“一种收集的爱好,似乎预示着未来生活的成功。”对于火花的收藏者而言,这句话尤为确切。

据了解,我国已有100多万人开始从事火花的收藏活动,收集火花已成为集邮之后的又一大热门,从大学教授到普通工人,甚至是年轻一辈中也有不少人开始进入集花领域。但是,想成为真正的护“花”使者却并非易事。

很多人都认为,火花收藏不像很多其他艺术品收藏那样需要雄厚的物力财力,简便、价廉、易上手是它最诱人的优点。但是在众多火花爱好者中,能真正坚持下来的却是凤毛麟角。随着玩火花的人越来越多,老火花也越来越少见,不少火花有行无市,很多有收藏价值的火花即使花钱也不一定买得到,更何况在细小繁多的火花世界中,仅仅有财力保证还远远不够。很多成套、成系列的火花都要耗费收藏者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在很多时候,收藏火花甚至成为了一种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的锻炼,只有真正热爱火花、懂得欣赏火花的人才可能从中体会到乐趣。

被相声大师侯宝林称为“季公火佛”的季之光无疑就是这样一位经过岁月磨练的火花爱好者。居住在江苏省扬州市的他从15岁就开始收集火花,经过40年的苦心征集,如今他收藏了来自110多个国家的14万种、150万枚火花,成了中国收藏火花最多的人。在世界上,他仅次于日本的吉泽贞一和苏联的阿节减洛夫,位居第三,哪怕只是把季之光收藏的火花走马观花地浏览一遍,也要花上三天三夜的时间。

在离扬州市不远的徐州市,同样居住着一位“火花达人”——樊禹。由于收藏火花,他常年和邮局打交道,以至于每位邮递员都知道“徐州市樊禹收”这样简洁的通信地址。樊禹从事火花收藏已有35年的历史,仅中学毕业时,他就已经收藏了3 万枚火花。

很多文化艺术界人士也都曾与火花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国著名画家、金石篆刻家朱其石先生、胡适先生、中国第一代电影明星钱化佛先生都曾收集过火花,著名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也一直钟情于火花收藏,甚至早在上世纪20年代中叶就已经有了名曰“发烧友”的收藏火花团体。难怪著名电影演员于是之曾感叹到“火花世界,大可一游!”

从非主流到第二春

当然,除了不辞辛劳、持之以恒的火花爱好者,现在还有很多人是抱着投资的心态在收藏火花。随着火柴大范围地被打火机所取代,很多火柴厂关门倒闭,作为火柴商标的火花就变得越发稀有。在收藏市场上,邮票、字画、钱币、器具等投资品都比火花多得多。不过,物以稀为贵,火花所具有的潜在经济价值和上升空间也因此被很多人所发觉。

经历过2000年火花收藏高峰期的人恐怕到现在还会记忆犹新,当时,一枚小小的火花,能炒到高出其本身价值几百甚至几千倍的价格。由于火花市场的日益火爆,不少“炒客”也造成了市场上鱼目混珠、真假难辨的局面。商品花恣肆,早中期伪花泛滥成灾。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如今,火花已经从当年的“非主流”收藏迎来了自己的“第二春”。

在近几年的收藏品市场上,火花作为一种价格坚挺的艺术收藏品,售价一直扶摇直上。现在一枚清朝末年或民国初年的火花,价格均定位在3位数以上。不仅如此,火花拍卖也成了圈中人关注的焦点。从1996年底至今,中国的火花拍卖已经成为了全球火花界的新亮点。1996年底在杭州举办的火花拍卖活动上,很多火花都以高出底价2~7倍的价格成交。

而如今,首都博物馆已将老火花收藏纳入馆藏范围,随着火花展览及宣传的力度加大,火花收藏热也将逐步走向高峰。更何况一份来自中国日用化工协会的报告称,美国、日本、德国等国的火柴工业,不但没有因为打火机的出现而销声匿迹,而且火柴业依然生机勃勃,他们正把目标市场转向中国。看来,国际火柴消费市场仍然是一块没有被挖掘的大蛋糕,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涂抹上了历史印记的“民间名片”将会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点击搜索与:火花 火花收藏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