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古代体育:》ZG古代田径史话-炼?练兵场上的田径运动

ZG古代田径史话-炼?练兵场上的田径运动


中国古代田径史话古代田径,古代体育炼?练兵场上的田径运动

(一)和马车赛跑的人

田径在我国古代史籍上就是跑、跳、掷,跑或写作走、趋、奔。跳的异名很多,踊、逾高、超远、跿跔、超距,就是跳高和跳远。掷,就是投。

跑、跳、掷,是人类生活的基本能力,在人与自然界斗争中是离不开这种能力的。人类通过各种活动,显示出一些奇材异能,于是就成为人们敬慕和幻想的对象。“夸父逐日”就是古代人民颂扬长跑英雄并富有想象力的神话。《山海经》、《列子》、《淮南子》上都记载了这个神话。夸父族的部落住在北方,他们感到太阳走得太快了,没有给他们留下足够的温暖,便派了一个善于长跑的小伙子,想到天上去逮住太阳,让太阳永远留在空中。这个小伙子跟着太阳跑,从早上跑到傍晚,才在嵎谷的地方追上了太阳。由于一天的长跑,他感到口干舌燥,便到渭河里去喝水,把渭河水喝光了,并又喝干了黄河里的水。他想走回北方的大泽去喝水,走到半路便疲劳而死。他的毛发变成了草木,膏血化作了河流,手杖变成了桃林。因他没有完成族人的委托,死后便把一切都献给了大地,让后人踏着他的骨血去完成人类的宏愿。

夸父追日
夸父逐日


“夸父逐日”的神话,虽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一种幻想,但人类长跑能力在征服自然过程中所表现的作用,却给人类的想象提供了基础。在古代曾有许多超乎寻常的长跑能手,如《令鼎》(图一四)铭文记载,周成王率领了他的臣下和奴隶,到淇田场去进行春种,农事完毕后又进行了射箭比赛。在返回王宫时,有一个叫令的小官吏和一个叫奋的奴隶,是成王的随从,跟着王的马车做护卫。周成王一时高兴说。令和奋,你们两人如果能一直跟上我的马车,跑回宫中,我就赏赐你们十家奴图—四西周失马走铭(令鼎铬文拓本)隶。周成王的驭手谦仲就快速驱马,车子飞快地奔驰,两个护车的人紧紧跟上,一直到了王宫。周成王如约赏赐,令用这笔钱铸了一个鼎,并把事情经过铭铸在鼎上。这个故事,说明令和奋7?能和马车赛跑,是出色的长跑能手。在汉画像石中也有在马车前跑步士卒的图象(图版26)。

到了春秋、战国,有文字记载的长跑事例就更多了。战国时代,战术已经改革,由车战改成大兵团的步兵作战,“兵之情主速”。步兵的移动主要是靠走跑来完成,因此,长跑训练就成为军事训练的重要内容。大军事家孙武子被聘为吴王阖闾的军师,他就重视军队长跑能力的训练,命令士卒穿了全副甲胄,拿了作战的武器,跑完三百里路,才准许宿营。通过一段时间训练,选拔了三千各长跑能力最好的人,组成先锋部队,进攻楚国。由于运动速度快,乘其不备,“五战五胜”,很快就占领了楚国的首都郢城。

战国时的军制是征兵制。为了提高军队的作战素质,许多诸侯国在征兵的时候,就用奖励的办法选拔体质坚强的士卒。吴起是战国时的军事家。他在魏国召募兵士时,就以武装长跑作为选拔标准。被征选的人,穿上胸、腹,腿三块甲,戴上面胄,手里提着戈,背上背着弓矢,腰悬短剑,带上三天的干粮,“日中而趋百里”。合格的人,被录为常备兵,并免除了他本户的徭役和田宅的租税。这样厚重的奖励,当然会吸引农民愿意入选,因而长跑练习广泛地得以开展。所以,我国古代的长跑是与军事训练分不开的。

(二)驰马不及的短跑家

秦汉以后,步兵虽仍是军队作战的主要兵种,但没有大兵团的步兵战斗,而是步骑的混合兵种作战。长途追击由骑兵担任,步兵主要是短距离的突击,所以在跑的训练上就偏重于短跑训练了。唐代的兵书《太白阴经》上说:”探报计期,使疾足之士。”侦察敌情,传递情报,要求迅速;就要使用跑得快的人。《宋史·兵志》上规定,召募新兵时要“先度人材,次阅走跃”,跑和跳都是召募新兵的必要条件。明代的抗倭名将威继光,在他练兵经验的《纪效新书》中说:“平时各兵须学趋跑,一气跑得一里,不气喘才好。”这说明各个朝代的练兵都注意了短跑的训练。

为了提高短跑能力,我国古代通过训练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创造了负重训练的方法。《宋史·岳飞传》中说,岳飞非常重视军队的跑跳能力训练,“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销习之。”注坡就是上下坡跑,跳壕就是跳远。为了锻炼腿部力量,平时训练时,穿上双重铠甲,增加身上重量,练习跑坡和跳壕,到了上阵打仗时丢掉一层铠甲,就能跑得快,跳得远。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也提到,“古人囊砂,渐渐加之,临敌去砂,自然轻便,是练足之力。”囊砂就是在腿上绑砂袋,这是训练腿部力量的一种好方法,直到现在尚为许多田径教练所采用,由创造负重训练法可以知道,我国古代重视短跑训练,并积累了极为丰富的训练经验。

杨大眼
    北魏名将杨大眼。杨大堰市位杰出的短跑能手,史书上记载,论速度连奔驰的骏马也比不上他。

由于短跑是军中作战的重要技能,所以我国古代史籍中对有能力的战将,常常加上”走及奔马”、“马驰不及”等评语。据《北史·杨大眼传》记载,北魏孝文帝要南攻,命兵部尚书李冲“典选征官”。杨大眼前去应征。测试武艺之后,他没有被录用。杨大眼又请求测试短跑,用三丈长绳系在头上,跑起来之后,”绳直如矢,马驰不及”,这种惊人的短跑能力,使李冲甚为赞叹:”千载以来,未有逸材若此者。”杨大眼被录用后当了先锋官。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军事训练中极为重视短跑,确实出现了有不少杰出的短跑能手。

(三)原地纵跳三尺高

战国时期,战争的防御设施已经有了城堡壕沟。在攻城夺寨的战斗中就必须具有超越壕寨的跳跃能力,才能获得胜利。《吴子》和《六韬》等兵书上都特别提到,要把具有“逾高超远”能力的士卒编成一支特种兵部队,作为战术进攻的小分队。《左传》上记叙了这样一件事:吴王夫差想称霸中原,于公元前487年率兵北上攻打鲁国,军队驻扎在泗水之上。鲁国的大夫微虎认为应当趁吴兵立足未稳,攻其不备,以挫败吴兵的锐气。但是鲁君不听这个建议。于是微虎便在自己的家兵中挑选、组成一支突击队,自己带领着去实现这个计谋。因为是进攻营寨的战斗,挑选的办法,就是在庭院中设下障碍,”三踊于幕庭”,即凡三次能跳过者才能入选。结果在七百名家兵中挑选了三百人。入选者中也有当时正在微虎家中当家臣的孔子的弟子有若。由此说明春秋战国之时,军士中是十分重视跳跃的,同时也说明当时的儒士并不是文弱书生。

跳跃既然是作战中的一种重要的战斗能力,各诸侯国君当然十分重视。在《左传》上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公元前632年,晋文公率领三军攻打曹国。在战斗中,大将魏犨和颠颓二人违犯了军纪,放火烧了曹国大夫羁负僖的家,魏犨在纵火中又烧伤了自己的胸部。晋文公见这两人违犯了自己的军令,十分恼火,命令军司马赵衰将这两人斩首示众。赵衰说,一天杀死两员大将于军不利。魏犨作战很勇敢,屡立大功。如果这次伤势不重,就赦兔了他吧。晋文公同意了赵衰的意见,并派赵衰去探视魏犨的伤势。早有人把这一消息通报了魏犨。魏犨等赵衰来看他时,用布把身上的伤缠紧,忍住疼,”距跃三百,曲踊三百”,就是向上跳三百次,向前跳三百次。并说,托晋君的福,我的伤已完全好了。由于魏肇表现了仍有很好的跳跃能力,晋文公便赦免了他,只将颠颉一人斩首,以正军法。

从这两件事情中可以看到,春秋、战国时期,军队对跳跃能力是很重视的。秦汉以后,军队仍旧十分重视跳跃能力的训练。《汉书·甘延寿传》记载,甘延寿因骑射精良,被挑选参加了羽林军。在一次训练中,他跳过了羽林亭楼,其它技能也是优等,遂被提升做了郎官,南北朝时期,宋朝有兄弟两人都是作战勇敢的将领,一个叫卜天与,一个叫卜天生。卜天生年轻时只是一个十人伙的小队长。他带领自己的小队在军事训练中跳越二丈多宽的壕沟,十个人都跳过去了,只有卜天主几次都没有跳过。第二天还是训练这个项目,卜天生在壕沟底全部插满了锋利的竹签,稍一失足跌落沟底就会被竹签戳得皮开肉绽。十个人被这种危险吓住了,都不敢跳。卜天生手拍胸脯说道:“我向已不渡,今者必坠此坑中。丈夫跳此不渡,又何须活!”他带头先跳,全队在他的带领下一连跳过了几次。卜天生就是用这种办法训练土卒的勇敢和跳跃能力,使他率领的军队成为一支勇敢善战的军队。

唐代的军队,也重视跳跃能力的训练,《太白阴经》记载:“逾越城堡,出入庐舍而无形迹者,上赏得而聚之,名曰矫捷之士。”宋代募兵也要测试跳跃能力,岳飞练兵就是穿着双重的铠甲跳壕。这说明我国古代的跳跃,是作为一种军事技能的训练项目,受到历代军事家的重视。

我国古代的跳跃,除了作为军事训练而广泛开展外,在民间开展得也较为普遍。《淮南子》中说:”今有六尺之席,卧而逾之,下材弗难;植而逾之,上材弗易。”这种譬喻当是从社会的实践总结而来。一般人只能跳过三尺高,只有奇材能跳过六尺高。据《晋书》记载,当时的江南有”赌跳者,以高者为胜”。《唐语林》记载,唐代的大书法家颜真卿,”虽老,气力健壮如年三、四十人,以席圜固其身,挺立一跃而出。”挺立一跃,就是没有助跑的原地纵跳。席的宽度一般是三尺。原地纵跳能越过三尺,表现了很高的跳跃能力。这一些史料都反映了我国古代民间开展过多种多样的跳高活动。

 (四)我国古代的田径记录

投掷在古代也是一种作战的技能。据《范蠡兵法》记载,战国时候发明了一种发石机,可以把”重十二斤”的石头掷出“二百步”(这二百步可能是二十步之误)。石头是作战的武器,投石当然就是一种作战的本领了。《史记》中说,公元前224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一次最重要战役,即秦楚之战,秦国大将王翦带了六十万大军,驻扎在天中山,连营十余里,坚壁固守,不与楚军作战;兵士们每天练习“投石、超距”,一连数十日。楚军士气低落,身体疲倦;秦军的作战能力却大大地提高。这一次会战就全歼了楚军。汉代也重视投石技能的训练,并作为军队训练考核的内容,汉武帝的大将甘延寿,就因为“投石拔距,绝于等伦”,而得到提升。唐代时,高宗曾下令征召”投石、拔距,勇冠三军,具录封进”。《水浒全传》中写了一个原是东昌府都监,后来投顺了梁山泊,成为马军五虎上将的没羽箭张清,”善会飞石打人,百发百中”,投石是作战中一项根重要的技能:在火器没有发明以前,它一直受到军队将领的重视。

从以上史料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的田径运动,是作为一种军事技能,随着战争的需要而广泛开展的。这与西欧在竞技场上发展的田径运动,走的是完全不同的道路。军队训练虽然重视跑,跳、掷能力的训练,但不重视跑,跳、掷的成绩记录,所以没有一项运动成绩的记录遗留下来。这是很遗憾的。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我们根据史料钩稽出一部分成绩记录,这只能说是史料中的最高成绩,并非是古代正式的田径记录。

元末明初人陶宗仪在他所著的《南村辍耕录》中说:元代有一种长跑比赛叫贵由赤。“贵由赤者,快行是也。每岁一试之,名曰放走。在大都则自河西务起程。若上都,则自泥河儿起程。越三时,走一百八十里,宣抵御前,俯伏呼万岁。”古代一天是以十二个时辰计算,三时即现在的六时。六个小时跑完一百八十里路,一个小时跑一万五千米。

据《北史·杨大眼传》记载,大眼“出长绳三丈许,系譬而走,绳直如矢,马驰不及。”这里虽然没有具体成绩,但可通过实验得到。三丈长的绳子,跑起来使之拉宜成一条线,没有一百米11秒的速度是不行的。

又据《南史·黄法传》记载,”法巴山新建人也,少劲捷有胆力,日步行二百里,能距跃三丈。”距跃就是跳远。相据《中国历代度量衡变迁表》,梁尺当今0.25O5米,”三丈”就是7.50米。黄法的跳远记录是7.50米。

《南吏·周文官传》载:文育”义兴阳羡人。少孤贫……年十一,能反覆游水中数里,跳高六尺,与群儿聚戏,众莫能及”。周文育是陈朝人。陈朝因年代短,我们还没有发现当时的尺子。按其前朝的梁尺计算,”六尺”等于今之1.50米。如以后朝隋尺计算,隋尺当今0.296米,则是1.77米了。

又《汉书·甘延寿传》载,延寿“投石拔距。绝子等伦,尝超逾羽林亭楼,由是迁为郎.”张晏在引《范蠢兵法》说:“飞石重十二斤,为机发,行二百步。延寿有力,能以手投之。”甘延寿可以把重”十二斤”的石头,投”二百(十)步”远。汉朝一斤当今258克,十二斤等于今之六斤多一点。一步约等汉尺六尺四寸。汉尺一尺,当今0.231米,一步约合今1. 40米;二十步等于今28米。这就是说,甘延寿能把重六斤的石头投出28米远。

 

点击搜索与:古代田径,古代体育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