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武术文化:》"京师总教头"吴彬 让武术牵手"五环"-武坛名家

"京师总教头"吴彬 让武术牵手"五环"-武坛名家


"京师总教头"吴彬 让武术牵手"五环"吴彬,李连杰老师,什刹海武校,武术,奥运武坛名家
吴彬


吴彬

资料图片


吴彬率北京武术队弟子赴美比赛时与成龙合影

资料图片


吴彬在中国香港传统武术总会成立仪式上发言

采访吴彬,等了足足有半年之久。打了无数次电话,吴彬教练都不在北京,不是教学授徒,就是担任大型比赛的裁判;不是在国外,就是在外地,一年里足足有大半年的时间都不是在家里度过的。

十三时整,从深圳飞来的航班准时降落首都机场。电话打过去,约定十四时后在吴彬天通苑的家里准时见面。一个小时后,敲响吴彬的家门,门应声而开,吴彬已经坐在家里了。吴彬就是这样,生活繁忙而紧凑。但归根结底,都是以武术为核心。

一个71岁的退休老人,却很少有自己的时间。受访时吴彬盘膝坐在沙发上,和笔者一起观看着他带领弟子赴美比赛的录像带,看到精彩之处,他会兴奋得像个孩子一样。

为武术忙了大半辈子,培养了无数个冠军,取得了无数的荣誉。按理来说也该歇歇了吧?“我这不是工作,而是玩,怎么会累呢?”随即哈哈一笑。

 

李连杰
    李连杰这个名字,在武术界可谓是无人不晓。而将李连杰从一个平凡少年培养成一位“武林高手”的导师正是吴彬。

千里挑一,选中李连杰

李连杰只是一个名字。而对于中国武术,李连杰却是一个传奇,一个让世界见识到中华传统武术套路之魅力的传奇。曾经一位武术大家说过,李连杰是一个符号,是一个百年不遇的符号,可以说是练武的奇才。如今,李连杰早已家喻户晓,世人皆知。而吴彬正是李连杰的伯乐,亲手选中他,并带着他走向成功的殿堂。

1971年,北京厂桥小学。上千个稚气未脱的孩子分成若干个组,接受着一个身材不高的陌生人的测试。这个陌生人,要从上千人中选拔一些苗子,组建当时什刹海体校的少儿武术队。最终,一男三女脱颖而出,男孩就是李连杰,而那个负责选拔的陌生人便是吴彬。

“身材适中,运动能力强,动作舒展协调,是个难得一见的武术苗子”,这是当时吴彬对李连杰的评价。而在1971年,吴彬选中李连杰的时候,北京武术队还没有成立,更没有十连冠的丰功伟业。在那个武术还没有摆脱“三教九流”地位的年代,谁会让自己的孩子去从事一个看不到前途的事业呢?于是,李连杰的母亲拒绝吴彬带走小杰便是理所当然的了。

吃了闭门羹之后,吴彬仍不死心,连续三天吴彬天天骑着他的破自行车,去李家做动员工作。一开始,李母根本不搭理吴彬。面对李母的冷淡,吴彬只是憨憨地笑,也不生气。三天后,吴彬的坚持和执著终于打动了李母,再也不好意思给吴彬吃闭门羹了,事情迎来了转机。

据李连杰的二姐李连萍回忆,当初母亲极力反对李连杰去习武,吴彬教练一连三天“赖”在家里不走,那股当代三顾茅庐的精神,令母亲深为感动,只得撒手放人,送儿习武。后来李母也说,吴教练是个好人,把孩子交给他放心。

问吴彬,那时候的李连杰,只是个稚嫩的孩童,在他身上有什么值得你三顾茅庐去请他?就是感觉,这孩子将来一定会有大出息。“一个八岁的孩子,立定跳远一跳就是两米多;往前一站,‘精气神’全出来了。”

孤木不成林,创建武术队只有一个李连杰还不够。在这批选拔的队员中,除了李连杰,还有李霞、李志洲、郝致华、黄秋艳、李金恒等二十余人。

如果说吴彬在选拔苗子上独有一套的话,那他在教授徒弟的时候就更有说道了。吴彬教授弟子,有自己的一套。“苦、巧、精、严”,能吃苦,有技巧,精益求精,教学严格,队员达不到标准别想吃饭。“背地里,李连杰他们都叫我法西斯,在训练外,他们的那些故事,都很少让我知道。”

吴彬的严格也给队员们带来了回报。1975年,年仅12岁的李连杰脱颖而出,勇夺全能、刀术、对练三项冠军。从此以后,李连杰一发不可收,仅全国个人全能冠军就拿了5次,单项冠军50多次。李连杰成功了,当导演张鑫炎来找吴彬要人的时候,尽管舍不得,吴彬仍然放手了。他不想阻碍弟子们发展的前途。在吴彬的弟子中,李连杰、吴京、黄秋燕,当把一个个弟子培养成才之后,他却从来没想到过回报。

1979年,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一炮而红,在庆祝《少林寺》首映式的春节宴会上,李连杰环顾四周,就是找不到自己的教练。他左思右想:“在家庭和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总是在我们身边。可今天庆祝胜利的时候,老师却不见了。出国时,老师同我们一道搬运行李;到国外比赛、表演时与我们一道打扫卫生,而在荣誉面前,老师您却退让了。”李连杰的眼睛湿润了。

吴彬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弟子们享受着成功的喜悦时,吴彬总是向后退让。这时的吴彬,会找个安静的角落坐下,回想着大学毕业来到什刹海体校时的情景,而感慨万千。

早在1963年的时候,吴彬从北京体育大学武术系毕业。一心想成为武术教练的吴彬,拎着一只油漆剥落的旧木箱和退了色的铺盖卷,走进北海体育场的北京业余武术学校。那时,体校的条件是不单用简陋可以形容得了的。校舍只有三间房,每间不足15平方米,校长一间,教练和后勤人员挤一间,最后一间堆放杂物。

同学来看他,看了当时的境况,只对吴彬说了一句话:“即使去中学当个体育老师都远比在这强,这简直不是人呆的地方,何必浪费青春?”吴彬知道同学是为自己好,但当时他更知道一定要证明自己不是在浪费青春。

吴彬做到了。李连杰等众弟子,正是吴彬实现理想的寄托,是北京武术队的希望所在。在他的带领下,从1975年到1985年,北京武术队蝉联了十连冠。

两回武术队,带出北京“队魂”

1986年,因为在北京武术队带队的卓著成绩,吴彬调入北京武术研究院。吴彬走了之后,年轻的北京武术队却逐渐走上了下坡路。

七运会上,曾经叱咤武坛的北京武术队寸金未得,铩羽而归。时间向前推6年,北京武术队是何等风光。那时候,北京武术队所向披靡,罕有对手。按当时吴彬的话说就是“只要北京武术队在,冠军就不是别人的。”豪言壮语之后是一个教练的信心爆棚和对自己弟子的充分信任。然而6年之后,时移世易,老武术队的英姿不再。

1991年,非洲马尼拉机场。吴彬与当时,主管体育工作的副市长张百发偶然邂逅。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张副市长一下子认出了吴彬:“你是李连杰的教练吴彬吧?在哪工作?”当得知吴彬在中国武术研究院任开发部主任时,快人快语的张百发说:“北京武术队原来的成绩不错,现在怎么滑坡了?希望你能重返北京。”

张百发求贤若渴,责成市体委主要领导一次又一次找吴彬谈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想夺取冠军,首先要选好主教练。去留之争持续了半年之久,最后由张百发出面,马贵田搭桥,在北京鸿宾楼摆了一席“鸿门宴”。当时的国家体委副主任袁伟民等出席了会议,中心议题就是请国家体委放行,让吴彬回北京市。两位高级官员都爱才如命,都想留下吴彬。但最后还是握手言和,国家体委最终还是同意吴彬离开北京武术研究院,重执教鞭。平心而论,吴彬还是更喜欢北京武术队。学生,训练场,金牌,冠军,对吴彬的吸引力是平常人难以估量的。

吴彬回到北京武术队时,摆在面前的却是人心涣散、纪律松散和风气不正的队伍。改革,是必须的,要尽快出成绩,只能大刀阔斧地进行变革。吴彬上任之后,首先解聘了两个不合格的教练;其次,加强队员的武德教育、纪律教育和训练改革。

氛围变好了,队伍却面临着另一个问题,没有好的武术苗子,夺冠谈何容易?为此,吴彬又到全国各地去发掘练武的苗子。正如当年发现李连杰一样,吴彬认准了当时还在辽宁队的刘清华,并力排众议、不惜花费18万的重金引进了刘清华。而在前一年的比赛中,刘清华的成绩还只是全国第四名,吴彬的决策又是一次赌博。

重任总教练之后,北京武术队又恢复了从前的训练传统,要求学生每天出早操。年近六旬的吴彬每天早晨不到6时便一个人来到操场上等待教练和弟子们,见师傅如此敬业,学员们也不好意思偷懒了。吴彬抓成绩总是立竿见影,这源于其科学的管理和严格的训练,并以身作则。每天,吴彬都第一个来到操场上等待徒弟们,在训练场上,他也总是最后一个走。这种形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北京武术队的队员们,训练也由被迫变为自觉。有些队员,甚至对动作要求非常严格,即使达标了,也要多练上很多次加以巩固。

成绩,就是这样一招一式,一板一眼,一天一天练出来的。在1994年全国武术锦标赛上,北京武术队夺得男女团体冠军和16个单项第一,再次展现了昔日的雄风。从低谷到巅峰,吴彬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即使如此,刚见起色的北京武术队还没有资本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此时,吴彬显示出超凡的开拓精神和前瞻性,他不满足于现有成绩,又开始四处招贤纳士,加强训练,目标直指八运会。“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七运会的失败还笼罩在弟子们心中,八运会是证明我们的最好机会。”

1997年,在上海举办的八运会如期而至,吴彬的执教能力将要经受最终的检验。这时的吴彬踌躇满志,他要让几经周折请回他的领导满意,要让自己的队员满意,同时也要给自己一个交待。因为,他对自己的弟子充满信心。

果然,这一期间招募的左娟和刘清华等为北京夺得三枚金牌;江邦军为北京夺得一枚银牌;韩静为北京夺得一枚铜牌,圆满完成了市体委下达的八运会夺两金的任务。北京武术队也开始在吴彬教头的带领下渐渐走出了低谷,寻回了往日雄风。当年,吴彬也由此被北京市体委授予“十佳教练员”的称号。

两进北京武术队,突出了吴彬对于北京武术队的重要性。在吴彬的带领和管理下,科学管理、严格训练、崇尚武德,已经成为北京武术队的标志,爱祖国、爱武术、爱队、爱北京也已成为武术队的队魂。新一代的北京武术队队员和教练,在老武术队的精神激励下,还在谱写着新的传奇。

“即使我走了,北京武术队仍然要辉煌下去,因为武术队的队魂业已形成。”

吴彬回来了,带回了久违了的冠军,带回了消失已久的老北京武术队的风范。当曾经失落了的冠军头衔一个一个重新夺回的时刻,弟子们都哭了。“这些年吴头儿为武术队没少费心费力,每天清晨天蒙蒙亮的时候,在操场上的第一个身影总是他;训练场上,那个默默无闻地为我们服务的还是他。我们取得的成绩,都应该是他的。”

按队员们的话讲,在北京武术队刚刚走上正轨的90年代,确实离不开吴头儿。

行遍五大洲,传播中华武术

在世界上,中国武术能有今天的影响力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功夫电影的风靡,一个是有一批武术教练常年到国外开馆授徒,传播武术。前者以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甄子丹、吴京为首,后者则以吴彬为首。而甄子丹、吴京又都是吴彬的弟子。在武术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吴彬可以说是居功至伟。

从1994年到2002年,也就是北京武术队的第二个辉煌时期,吴彬开创了“洋拉练”的训练模式。他率领北京武术队先后六次漂洋过海到美国洛杉矶进行冬训。在冬训的过程中,队员们边训练,边表演,进而广泛传播中华武术。

在拉练的过程中,吴彬发现美国喜欢中国武术的人不在少数。在旧金山的伯克利大学的学生中,有一大群武术的爱好者。他们一到周末便从旧金山开好几个小时的车到洛杉矶。他们或住在朋友家,或住在旅馆里,为的是第二天看北京武术队训练;甚至有的发烧友还跟着训练;有的请队员到家中做客。还有一位美国的人类学研究生,得知北京队在厦门冬训,不远万里从美国专程飞到厦门。九运会在广东顺德比赛他又专程乘飞机去助威,对北京武术队的热爱可见一斑。

除了美国,吴彬还多次率队访日,他的弟子们的中国功夫令日本武术界人士惊叹不已,纷纷到中国开展交流活动。吴彬的走出去战略初见成效。长期以来,吴彬有个思想,那就是武术要走向世界,先要走向美国。吴彬的“洋拉练”只是他这个想法的最初实践,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和吴彬打了多次交道的全美武术训练中心的陈志中曾经说:“在当今美国有两支中国武术队伍最为活跃,一支是北京队,另一支是少林队。而最好的还是北京队,这里出了很多世界冠军,代表了中国武术的最高水平。”

其实出国授武、交流对吴彬来说早已不是新鲜事,美洲的土地也不是第一次踏足。早在1984年的时候,吴彬带领武术队随中国艺术团从洛杉矶来到了墨西哥。在墨西哥城的大广场上,吴彬和他的队员表演中国武术,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狂热追捧,让西方人又一次体会到了东方风情、中国国粹的魅力。2006年,吴彬又应墨西哥武术协会的邀请,再一次踏上了墨西哥的国土,进行讲学。从中国传统武术的起源,到当初李连杰拍摄《少林寺》的细节,再到北京武术队队员的训练细节,对当地青少年的问题,吴彬有问必答。然后,吴彬又教授墨西哥的武术爱好者表演套路,其中包括很多墨西哥的爱好武术的小朋友,他们尊敬地称呼吴彬为Master Wu(吴大师)。

1986年,吴彬调入中国武术研究院。刚刚上任,吴彬就开始着手策划开办国际武术教练员培训班。吴彬认为,参加培训班的成员将成为传播武术的种子,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事情的发展正如吴彬预想的那样。培训班的学员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东南亚和香港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今,很多那一期的学员都成了国际武坛上的中坚力量,并在传播武术的工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际武联执委、比利时的范本浩就是其中之一。

从1974年开始到今天,吴彬已经记不清为了传播武术而走出国门多少次了,只是大略记得,日本和美国去过几十次,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泰国、墨西哥、澳大利亚、法国等地,都跑遍了,而且都不止数次。吴彬的走出去战略,不仅令北京武术队和中国武术受益匪浅,同时也掀起了海外学习中国武术的热潮。很多国外的武术爱好者都慕名而来,到北京武术队找那个李连杰的恩师吴彬授艺。

现在,吴彬的弟子已经遍布全球,北京武术队的很多弟子现都在美国从事武术教学工作。李连杰、张桂凤、郝致华、张宏梅、李金恒、喻少文、黄秋艳等等,这些曾经在一起摸爬滚打为北京武术队争夺荣誉的小队员们,像一粒粒种子一样,在异国他乡传播着中华武术,弘扬着中华武德。

在武术走向奥运的路上

“武术早晚进奥运,有朝一日,中国武术一定是奥运竞技项目的一员。对于中国武术而言,在通向奥运的路上已经走得太久了。”然而,武术至今仍没有走进奥运竞技队伍的现实对于诸如吴彬一样为将武术带入奥运的人们而言,则显得过于残酷。

2007年10月,笔者拨通吴彬电话向他告知一个喜讯:经国际奥委会批准,武术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特设项目。电话那头的吴彬则显得异常平静。“这是应该的,没有什么值得惊喜的。”按照竞技项目申报的标准,武术早就应该进入竞技项目了。

1995年,吴彬加入国际武联技术委员会,任副主任。在武术的国际组织担任要职又给吴彬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对推广中国的传统武术套路起了重要的作用。吴彬在国际武联工作期间,国际武联向国际奥委会递交将武术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的申请,并得到了中国奥委会的大力支持。与此同时,吴彬也建议北京市做好一切迎接武术进入奥运会的准备工作,吴彬负责的北京武术队也相应地作着充分准备。一方面出国传播武术、办国际武术教练员培训班,另一方面利用自己在国际上的影响大力宣传中国武术。

2003年,吴彬正式退休,在他的事业上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这一年,中国武术协会授予他中国武坛最高段位——武术九段;美国专门为他举行了一次升国旗仪式,并将这面星条旗送给了他;一位参议员还为他签发了升旗证书,以表达对他在美国义务传播武术的敬意。1937年出生的吴彬,今年已经71岁了。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吴彬都是中国武术新一代的拓荒者。2003年退休以前的吴彬,是北京武术队的创始人、国际武术联合会技术委员会主席、亚洲武术联合会委员会主席、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武术研究院教学部主任、北京武术院院长、全国十大武术教练之一、北京市政协委员,这些职位对吴彬来说都不是空头衔,他在时时刻刻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然而,退休之后吴彬却更忙了。如果你拨打吴彬家里的电话,十有八九是找不到他的。2008年春节前笔者第一次拨通吴彬手机的时候,他正在深圳参加2007功夫之星全球电视大赛,并任总裁判。一周后再次拨通电话的时候,人已经远赴美国了。按吴彬的话说,只要对传播中华武术有帮助,就有使不完的劲儿。在退休之前,吴彬最大的遗憾便是武术未能进入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而退休之后,吴彬仍然在为弥补这个遗憾而努力。

武术还没有进入奥运会,我们只有时刻准备着,吴彬说。国际武术联合会于1990年成立后不断发展壮大,1999年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承认,现已拥有上百个成员国家和地区,具备了国际奥委会规定的进入奥运会的条件。“我们能做的,只有继续扩大武术的影响力,让奥运想拒绝都拒绝不了。”说到这里,吴彬开心地笑了。

问吴彬,教了一辈子武术,培养了上百个武术冠军,最值得骄傲的事情是什么?满以为吴彬会诉说曾经什刹海武术队的举步维艰以及今天的成绩。不想吴老的注意力却不在于此,“都是过去的事情了,还提那些老黄历干什么。武术未来要进一步发展,进入奥运会是必由之路。我想,在有生之年能为武术进奥运还能做些什么。”

在吴彬身后,是北京武术队三十年的辉煌。如今,他最想听到的不是他曾经培养了多少冠军,不是他造就了多少武打巨星,更不是他为武术的发展做出过什么。他最想听到的是,突然有一天武术能真正走进奥运的殿堂,看到中国的武术健儿能在五环旗下一显身手。这当然不是仅仅夺得几块金牌那么简单,其后蕴含的是数代武者的毕生夙愿。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