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汉字文化:》飘逸之灵 行书与草书-文脉 汉字的历史

飘逸之灵 行书与草书-文脉 汉字的历史


飘逸之灵 行书与草书汉字,字体,书法,草书,行书文脉 汉字的历史

《兰亭序》局部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据传王羲之的真迹已随唐太宗李世民一起葬于昭陵。图为宋代冯承素摹本。

行书,是介于草书和正体字之间的一种字体。早期行书介于草书和隶书之间,现在常见的行书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无论是隶书还是楷书,都要一笔一画地写得端端正正,写起来都有点费时间,所以人们在书写不很重要的东西时,往往就写得自由一点,草率一点,因而也快一点,但又要保持正体字的形体,这就是行书。六朝以来,它就是人们手写的主要字体。

行书的特点是在保持楷书形体轮廓的前提下,适当地运用连笔,省减笔画。行书没有严格的书写规则,楷书成分多草书成分少的叫行楷,楷书成分少而草书成分多的叫行草。

传世的行书精品,有王羲之的《兰亭序贴》,历来被誉为行书第一,可惜原本没有流传下来(据说酷爱王氏书法的唐太宗得到《兰亭序贴》之后,曾命侍臣临摹,而把真品秘藏,留待自己去世时殉葬了),现在我们只能见到书法家的临摹本。不过,由于临摹者水平很高,它的娟秀规矩、清隽明洁的风格还是保留下来了。颜真卿的《祭侄稿》,神采飞动,姿态横生,有人称之为行书第二。

宋代的蔡襄、苏东坡、黄庭坚、米芾,各以自己笔下特有的气势与神韵,把行书的创作推到了另一高峰,被合称为“宋四家”。明清以及近代以来,擅长行书的书法家也是代不乏人,层出不穷。

张旭的草书

    唐代书法家张旭以草书见长,有“草圣”的美誉。图为张学的《草书古诗四守》(局部),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草书,就是写得草率、快速的字体。按说任何字体都可以草写,都可以有草书,比如青铜器铭文中就不乏刻写得潦草的字;但是文字学所指的“草书”是一种特定的字体,它是从秦隶的草率写法发展而来的,大约在西汉中期形成,东汉时广泛流行。

梁武帝《草书状》里记载蔡邕的话说:“昔秦之时,诸侯争长,简檄相传,望烽发驿,以篆隶之难不能救速,遂作赴急之书,盖今之草书是也。”这是对草书之所以产生的一种解释。

早期的草书还带有隶书意味,称为章草。从东汉后期到魏晋时期,草书脱去了隶书笔画的痕迹,大量使用连笔,称为今草。到了唐代,草书进一步发展,写起来龙飞凤舞,奔放不羁,称为狂草。

我们今天使用的一些简化字,如东、为、长、书、专等等,原来都是草书的形体。

由于草书大量使用连笔,只存字的轮廓,以求书写神速,所以普通人难于辨认,影响了它的交际功能。因此,尽管草书出现较早,却始终没能成为通用字体,但它作为书法艺术之一种,一直为人们所喜爱。擅长草书的书法家有张芝、张旭、怀素等。(文字资料来自中国文化网)

点击搜索与:汉字,字体,书法,草书,行书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