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木偶戏文化:》黄义罗:一双手50年雕刻"72变"-木偶明星

黄义罗:一双手50年雕刻"72变"-木偶明星


黄义罗:一双手50年雕刻"72变"中国木偶戏 木偶木偶明星

[“非遗”传承人]黄义罗

[“非遗”传承人]黄义罗

当年工艺厂20多人的木偶组中,现如今只剩下黄义罗将江朝铉师傅的手艺传承下来。从14岁开始学木偶头雕刻,到如今年近古稀,黄师傅是江朝铉第一个徒弟,也是最后一个还在坚守这门手艺的徒弟。当他得知自己成为“非遗”传承人后说,如今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让这门手艺传得更广些。

初学“变化”一块木头刻十多个眼睛

黄义罗坐在工作台前,从艺50多年来,刻刀和手锯在他手上、腿上留下的伤痕清晰可见。他说:“小时候在乡下经常看木偶表演,觉得很有趣,小学毕业后为了糊口,也为了自己的兴趣,就进城拜江朝铉为师。”

开始学雕刻,只能用一些很差的木料,而且还得省着用。一个小木块上,常常密密麻麻地布满“眼睛”、“嘴巴”、“耳朵”。江、黄两人的师徒关系很好,从前在厂里,黄义罗和江家父子分在一组。平时黄义罗和师傅就住在不到8平方米的房间里,那里既是两人的工作间,也是他们休息的地方。黄义罗回忆说:“就是在那个小房间里,江师傅把自己的手艺倾囊相授。”至今黄义罗一家人还亲切地称呼江朝铉为“铉师”。

黄义罗自从学木偶头雕刻以来,经历了一开始的生活拮据——每月工资只有4元,后来又遇到社会动荡,他和师傅一样,曾一度把手艺藏在箱底,师傅改行去做纽扣,他则去学机修。

改革开放后,黄义罗和师傅经营工厂,把木偶头雕刻手艺推广,做成脸谱、首饰盒等,工厂也曾有辉煌的日子。

50载修为百变术全靠一双手

“泉州的木偶头雕刻在我师傅那一辈已走向高峰,现在要进一步发展,就要不断创新。”黄义罗说。

传统的木偶头原只有36种,且除了黑红白三种颜色外,没有花脸谱。据黄义罗回忆,为了寻找真实的创作源泉,江朝铉经常下乡,看各地木偶班子演戏,广泛搜集采纳表演艺人的意见。一次,有个戏班要演《封神榜》,需要许多怪头形象,这是过去从来没有雕过的。只凭着木偶戏师傅提供的一张人物性格特征表格,江朝铉琢磨了三个月。结果,纣王、妲己一上台,便引起了轰动。

黄义罗显然也传承了师傅乐于创新的性格。在黄义罗家中,能看到许多造型异于传统的木偶头:雷公双耳后长出了翅膀、雷母脸上有闪电纹路,还有“金陵十二钗”,都是传统工艺中所没有的造型。

当然黄义罗所做的木偶头造型远不止“72变”,他说,“学会变化,主要还是先掌握工艺的基本原理,之后才是个人的发挥。都是喜怒哀乐,雕刻的人不同,各种木偶的形状神态也都不同了”。

“木偶头的造型也要适应市场的需要”。有收藏家提出各种要求,为了满足他们,黄义罗就得经常查阅书籍和资料,两个女儿也经常上网帮父亲查找相关图片。“这也是为了促进木偶头雕刻工艺的发展”。

年近古稀想当教师再传“72变”

黄家制作木偶头,黄义罗负责雕刻和收尾验收,两个女儿进行磨光、彩画等工序,妻子则给木偶梳头,各个流程分工明晰。

黄义罗说,木偶头雕刻有一定的理论,但学雕刻等手艺,还有许多细节和技巧,最关键的还是要多实践。虽然女儿们也学了一些雕刻技巧,但多数手艺还没学。黄义罗希望能把木偶头雕刻引进课堂,“我愿意把所学的手艺教给有心的学徒们,让这门手艺能够更加普及”。□记者王宇文/图

点击搜索与:中国木偶戏 木偶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