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字元晦,一字仲晦,别号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侨寓建阳(今属福建)。曾任秘阁修撰等职。主张抗金,并强调准备。被韩侂胄派目为“伪学”。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贡献。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世称程朱学派。
他从事教育五十余年,认为“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他的理学一直成为后来封建地主阶级统治人民的理论工具,在明清两代被提到儒学正宗的地位。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及后人编纂的《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和《朱子语类》等。
朱熹的联语以题书院联居多,曾著《联语》附载于《朱子全集》卷后。
朱熹楹联贡献:
朱熹是楹联发展时期一位重要人物。楹联创作至朱熹时,字数拉长了,句数增多,句法也变化自如了。朱熹最大的贡献在于将骈文句式和律诗句式结合起来,形成典型的对联结构。从此,对联有了不同于律诗、骈文的结构,这是对联史上的重大发展。
宋代盛行“四六”,采用骈文句式撰联,格律宽松,允许同位虚字相对。例如:
鸟识玄机衔得春来花上弄;
鱼川地脉挹将月向水边吞。
骈文句式在对联是常见的,不过同位虚字相重相对现象已逐步淘汰。
朱熹题书院联欣赏
朱熹题漳州芝山书院联:
五百年逃墨归儒,跨开元之顶上;
十二峰送青排闼,自天宝以飞来。
该联上联概括了儒家与诸家相争的历史。意思是:书院建立在开元寺后山上,从墨家学术中脱离出来,归附到儒家已有五百多年了。既标明书院所处的位置和书院讲授的内容、意义,又寓含书院育人比朝佛进香意义更大。“跨”字用得非常传神,给人以百年瞬间的感觉。下联写景:十二座山峰层峦叠翠,逶迤起伏,仿佛是从天宝山向书院飞来。从侧面烘托了书院所在的芝山峻拔高耸,表现书院面对青峰的博大气势。 “送青排闼”,用王安石诗意。全联写得气度恢宏,含蓄巧妙地表达了儒学大师的思想情怀。
朱熹题福建漳州白云岩书院联:
师师庶僚,居安宅而立正统;
济济多士,由义路而入礼门。
朱熹题江西九江白鹿洞书院联:
鸟识玄机,衔得春来花上弄;
鱼穿地脉,抱将月向水边吞。
朱熹题福建古田蓝田书院联:
泉飞白石堪为酒;
灶傍青山不买柴。
朱熹题江西玉山草堂书院联:
碧涧生潮朝自暮;
青山如画古犹今。
朱熹题建阳考亭书院联:
溪流石作柱;
湖影月为潭。
朱熹题福建福鼎石湖书院联:
碧海开龙藏;
青云起雁堂。
朱熹题松溪县明伦堂联:
学成君子,如麟凤之为祥,而龙虎之为变;
德在生民,如雨露之为泽,而雷霆之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