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木艺文化:》移步借景-园林韵味

移步借景-园林韵味


移步借景木头里的东方园林韵味

拙政园的借景

拙政园,借景艺术是空间的魔法,将万般美景融于一幅画卷

中国园林造型独特,造园手法异常丰富,即使是一个很小的繁复富丽的园林,也绝没有一样东西是多余的,这跟写文章是一样的道理,可有可无的一定得拿去,因为它对中心旨趣不但无关,而且还会因了冗杂而有所分化与消释。每一样东西当然也不是孤立的,因为它仍然在一个主题之内,这样,哪怕只是一个很不起眼的石头,也可能有着无法替代的“点景”与“引景”的作用。仍说苏州园林墙上的那1000多种漏窗,绝不是随意而开的,而是,它使得园林景中有景,有界非界,似隔非隔,小大相形,里外互见,变化万端。

但单纯靠一些门窗的形制变化必然并不时时讨好,所以,还必须为园林找寻更多的出路与方法,使得空间的美感在造园手法上做到“胸中有丘壑”,这样布置起来,也就有了任意组织与创造空间的可能性,一般常用的专业名词例如借景、分景、隔景等等,都是这样具体手法的应用,并且在实践中还可因势利导地临场发挥,更增益其层次,比如,单是借景一法中又分出远借,邻借,仰借,俯借,镜借等。

颐和园

颐和园,这座皇家园林堪称园林艺术的典范

举例来说,站在颐和园望西看,就能看到一座西山上很漂亮的塔,你以为是颐和园的,其实,塔是玉泉山的,这就是“借景”。同样,昆明湖的南北长度也正适合将园内看得见的西山群峰全部倒映湖中。两堤的桃柳,又恰到好处地遮挡了围墙,使园内园外的界限消失于无形。而西山之峰峦、两堤之烟柳加上玉泉山塔影,自然地拢合为园中一体的景色。利用园门、假山、墙垣造成园中的曲折幽深,繁复多变,也是“分景”。颐和园中自成院落的谐趣园,是大园林中的小园林,这就是“隔景”。

无论是借景,对景,还是隔景,分景,都是想利用空间的布置与重设、人为地引导出层次并对应于心灵的变化,中国园林艺术在这方面特别擅长,其独特的美学趣味是绝不使三步之内有单调的重复,或是任何乏味,它总是试图在每一次脚步移动时都能见到新鲜的不同的景色,沈复《浮生六记》说:“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也。”这是中国园林的艺术追求,也是中国一般艺术的特征。

就跟中国的建筑少直线一样,园林也处处表现了对曲线的偏爱,所谓曲折而自由的布局,在谋篇布局的匠心上也就有了一个方向,像江南的一些私家小园林,幽深曲折,“景贵乎深,不曲不深”,也就是绝不像说明文似的能让你一眼看到底,它不喜欢直白,它讲求遮、漏、透,适当地阻隔一下视线,或是故意山重水复地拐弯向前,沿着水、沿着走廊,一点一点地将人的心情摊伸拉长, 这样,每前进一步,只能隐隐约约地看到园景的一角,几经曲折,才能见到园内山池亭阁的全貌。

全貌之“全”也许并不全,因为不需要全,一览无余地看完了,就没有新的期待,那这多半还只是一个“死”园子,而一个有生命活力的园林是可以不断地生长的,借着人在不同的时机、不同的心情、跟随不同的人一起观园,其实也就是人在不同的条件下的一次修行,收获总会有不同。

点击搜索与:移步借景木头里的东方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