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1919~1988) 导演。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又名黄维光,原籍四川省重庆。1939年秋,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政治经济系求学。
黄沙业余爱好戏剧,曾组织业余话剧团。1943年春,大学毕业后,参加上海中中话剧团为演员,艺名马丁。建国前,曾应邀为芳华越剧团导演了《春残梦断》。1949年夏上海解放后,参加了云华越剧团任导演。是年7月,参加了第一届上海市地方戏剧研究班学习。1950年4月,参加华东越剧实验剧团,任副团长。1952年至1955年春,调任华东戏曲研究院艺术室副主任。1955年3月,转入上海越剧院任一团团长,并于195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受到冲击,下放干校劳动,后转到闸北区教师红专学院外语组工作。1973年秋,调回上海越剧团。1978年上海越剧院恢复,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他导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获1952年第一届全国戏曲会演演出一等奖;与陈鹏等联合导演的《西厢记》,获1954年华东区戏曲会演导演奖;与陈鹏合作导演的革命现代剧《三月春潮》,赴京参加建国30周年调演,获文化部颁发的创作演出二等奖;其导演的《碧玉簪》、《追鱼》都被搬上银幕;《盘夫索夫》、《彩楼记》成了剧院的保留剧目,并被上海电视台摄制成戏曲电视片。所导的现代剧《父子争先》、《忠魂曲》,均在艺术上有所开拓和创造。
出版、发表的文章有:《导演"梁山伯与祝英台"随笔》、《探索戏曲中虚与实的运用》、《梁山伯是怎样一个人物》、《"送凤冠"的导演构思及艺术问题》、《掌握舞台重心》、《化悲为喜--导演扎记》、《戏曲导演随笔:严兰贞闹严府》、《排现代戏'争儿记'遇到的问题和看法》、《静中见喜,平中见奇》、《戏曲导演随笔:在剧本基础上的创造》等。是越剧界较有影响的导演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