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京剧文化:》梅兰芳与周信芳(图)-历史、往谈

梅兰芳与周信芳(图)-历史、往谈


京剧 戏曲 京剧往谈 梅兰芳 周信芳梅兰芳与周信芳(图)历史、往谈

《二堂舍子》中梅兰芳 饰 王桂英周信芳 饰 刘彦昌

《二堂舍子》中梅兰芳 饰 王桂英周信芳 饰 刘彦昌

    同庚同科两童伶

梅兰芳周信芳同庚,梅兰芳生于1894年10月22日,周信芳生于1895年1月14日,那是清光绪二十年,旧历甲午年。

梅兰芳和周信芳还都出生于梨园家庭,出生于京剧日趋成熟并走向兴盛的历史时刻,对于他们日后吃“戏饭”,这是极为有利的环境。

梅兰芳和周信芳的学戏过程有相同处,也有不同处。相同之处,他们二人幼年都曾入私塾,都拜师学艺,稍后又都边学戏边演出,以童伶登台而崭露头角。不同之处是梅兰芳身处京剧之都,祖父、伯父都是京剧界的名流,他学戏条件相对较好,而且传承的是正宗的京派,他以童伶登台也都是在北京的舞台上;周信芳却身居江湖小戏班,虽然拜的师傅也是京派的名伶,但他学得比较杂,既有京派,又受王鸿寿南派的深刻影响,而且他较多在南方集镇码头上漂泊卖艺。

那时梅兰芳学戏已有几年,登台后小有名气,他很想搭一个既能系统学戏又能登台演出的班社,喜连成科班是个理想的去处。喜连成的社长叶春善是梅兰芳的外祖父杨隆寿的徒弟,他搭班喜连成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历史上的遇合有时十分奇妙,这时南方的周信芳也负笈北上进了喜连成科班。

喜连成科班曾被誉为全国第一大科班。它只收男生,随到随考,入科年龄一般为六岁至十一岁,坐科年限为七年。喜连成共办七科,学生以“喜、连、富、盛、世、元、韵”排名,共培养学生近七百名。除了本社学生以外,另聘社外稍有名声的童伶搭班学艺。其居住膳食不同于本社学生,并付给包银。梅兰芳和周信芳就是属于搭班学艺的。

梅兰芳与周信芳各自演了许多戏目,而他们的合作演出更令人瞩目。

当时两人都是十三岁,显得特别亲密。

他们首次合作的剧目是《九更天》,这是一出奇冤戏,周信芳饰马义,梅兰芳饰马女,一个悲愤,一个凄厉,演得如泣如诉,催人泪下。接着他们又合演了《战蒲关》,这是全场的压轴戏,梅兰芳饰徐艳贞,周信芳饰刘忠,两人表演细腻逼真,唱腔委婉动听,许多观众禁不住为这两位童伶的精湛表演喝彩叫好。

梅兰芳和周信芳在喜连成同科并首次合作,这对他们两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事。1908年11月14日、15日,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规定“国丧”期间,各戏班不得演出。梅兰芳和周信芳暂时离开了喜连成科班。梅兰芳回家继续学戏。周信芳则去天津搭班演出,并开始了他的北国之旅。

《打渔杀家》迎解放

1946年全国人民掀起了反内战争自由的浪潮。当年6月23日,上海人民组织了请愿团赴南京请愿,并在上海举行反内战游行示威。请愿团到达南京下关时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暴力殴打。上海八个文化团体致电慰问,叶圣陶、郑振铎、夏衍等提出抗议。6月29日,周信芳和茅盾、史东山、骆宾基等人在《文汇报》发表文章,斥责国民党特务的暴行。文化界发起“反对内战争取自由宣言”的签名运动,周信芳不顾反动派的威胁,毅然在黄金大戏院经理室签上自己的名字,他正气凛然地说:“我是准备带着铺盖去坐牢的!”   1946年9月周恩来在思南路周公馆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在会上作了形势报告,揭露了美蒋的内战阴谋,鼓励与会者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斗争。会后,周恩来还特地把周信芳等几人留下深谈。抗战胜利后,周信芳目睹国民党治国无方,民主无望,曾一度对前途悲观,打算出走香港。听了周恩来的报告后,打消了这一想法,决心留在上海,继续从事进步文化工作。这是周信芳第一次见到周恩来。

周恩来也很关心梅兰芳,经常让他的堂弟周翕园去看望梅先生,同他谈论国家大事。稍晚一些时候,梅兰芳也有幸见到了周恩来。周恩来诚恳地对梅兰芳说:“希望你不要随国民党撤退而离开上海,希望你留下来,我们欢迎你。”梅兰芳深表同意。

1947年2月14日,第四届戏剧节在上海天蟾舞台举行观摩公演,压轴戏是梅兰芳、周信芳合演的京剧《打渔杀家》。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的董必武和上海戏剧界知名人士出席观看。在黎明前的黑暗时刻,梅、周合演《打渔杀家》是田汉的精心策划,表达了广大民众誓与一切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

1949年5月,上海刚解放,周信芳就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广播,表示他对上海解放的喜悦之情。梅兰芳则率剧团在上海南京大戏院连演三天,热情慰问解放军战士。

朝鲜战场“清唱会”

1951年夏天,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热潮。先是周信芳与华东京剧实验剧团一起排演了新编历史剧《信陵君》,这出戏通过窃符救赵的故事,歌颂了在邻邦人民遭受侵略荼毒时,不畏强暴,英勇救援的信陵君。周信芳塑造的信陵君形象异常生动,给观众强烈的感染。接着上海京剧界发起通过义演购买“京剧号”战斗机的活动。周信芳率先带领华东戏曲研究院在大众剧场义演三天《四进士》。紧接着是老艺人捐献义演专场,周信芳、盖叫天都参加了,梅兰芳正在上海养病,也抱病参加。那天的大轴是《龙凤呈祥》,梅兰芳饰孙尚香,周信芳前演乔玄,后演鲁肃,盖叫天饰赵云,这次演出十分轰动。

1953年10月,梅兰芳、周信芳参加了第三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前往朝鲜演出。慰问团的总团长是贺龙将军,梅兰芳、周信芳任副总团长。参加慰问团的有梅兰芳率领的梅剧团,周信芳率领的华东戏曲研究院京剧实验剧团,还有程砚秋和马连良的剧团。这是代表全国京剧最高水平的慰问演出团。

慰问团到达平壤后,在地下剧场为朝鲜政府的干部们演出,梅兰芳演出了《霸王别姬》的舞剑。金日成元帅观看演出后,接见了梅兰芳,说:“我听说你的名字好多年了,这次才看到你的表演,想不到你这么年轻。”

不久,慰问团在志愿军司令部驻地举行了一次规模盛大的慰问演出。当时上海去的小生演员齐英才担任演员队长,这么多的大牌名角同台,如何排戏码,使他犯了难。梅兰芳说:“小齐,你是演员队长,我们都在你领导之下,你怎么排都行。”程砚秋说:“我演开锣戏,《三击掌》放在第一出。”周信芳说:“那么我来第二出吧,让梅先生、马先生唱大轴、压轴。”梅兰芳和马连良却要周信芳唱大轴。结果这一场戏码的排列为:程砚秋、沈金波的《三击掌》,周信芳、齐英才的《徐策跑城》,马连良的《四进士》一折,大轴是梅兰芳的《贵妃醉酒》,如此强大的阵容可说是千载难逢。

有一次,在朝鲜中部香枫山慰问演出,演出场所是半山中辟出来的一个小广场,台是临时搭起来的,舞台的左后方用芦席隔成一间露天的化装室。那天周信芳演出《徐策跑城》,梅兰芳在化装室扮戏。周信芳演完《徐策跑城》下来,对梅兰芳说:“今天台上风太大,抖袖、甩髯、跑圆场的种种身段都受了限制。”梅兰芳心中就琢磨,自己怎么来对付这个困难。那天他演《贵妃醉酒》,一出场就觉得身段表演的确受了限制。但在“海岛冰轮初转腾……”的大段唱念中,他逐渐找到了在大风中表演的诀窍——做身段要看风向;水袖的翻动,身体的回转,必须分外留心;尽量顺着风势来做,免得吹乱了衣裙;唱的时候不能迎着风唱,这样会把嗓子吹哑,要避着风,并想法靠近扩音器,使声音能传到广场的最后一排……梅兰芳这些办法很奏效,演出非常成功。

志愿军负责接待工作的同志对慰问团照顾得无微不至,但是慰问团表演的时候,他们往往没有时间去看戏。一天晚饭后,老舍和周信芳正在散步,听到一间屋里传来胡琴声,就来找梅兰芳商量:“今晚我们组织一个清唱晚会来慰问他们一下吧!”梅兰芳说:“这主意好,最好再找几个人来参加,热闹些!”于是又去找了马连良和山东快书表演家高元钧。清唱晚会开始了,马连良演唱了《马鞍山》和《三娘教子》,周信芳演唱了《四进士》,老舍也唱了一段《钓金龟》,接着,梅兰芳演唱了《玉堂春》,最后高元钧掏出两块铜片,说了《武松打虎》和几个轻松有趣的小段子。“清唱会”引来了许多人,门外空地上站满了志愿军同志。有的人用手拍着板,有的还轻声跟着调子哼腔,他们说:“像这样的清唱晚会,比看舞台上的表演还要难得啊!”

“绝技高风并足传”

为了表彰梅兰芳、周信芳对我国戏曲事业的巨大贡献,1955年4月,中央文化部、全国文联、中国剧协联合举办了梅兰芳周信芳舞台生活五十年纪念活动。

4月11日下午,纪念会在北京天桥大剧场正式隆重举行,会上中央文化部副部长夏衍发言,对梅兰芳、周信芳作出高度评价。

4月12日至17日,梅兰芳、周信芳在天桥大剧场举行纪念演出,梅兰芳演出的剧目有《断桥》、《洛神》、《宇宙锋》、《穆柯寨·穆天王》;周信芳演出的剧目有《乌龙院》、《清风亭》、《文天祥》、《扫松》。梅、周还合演了《二堂舍子》,梅兰芳饰王桂英,周信芳饰刘彦昌。他们的精彩表演赢得了文艺界广大观众的热烈赞赏。田汉有感于此次纪念活动,赋诗云:“绝技高风并足传,梅周同日举华筵。人民隆重尊勋绩,劳动歌场五十年。”

这次纪念演出中还有一件趣事——因梅兰芳、周信芳、洪深三人同庚,都属马,有人提议趁此次纪念活动,搞一个“三马”合演。此次同台合演别开生面,因为洪深是搞话剧的,他客串京剧尤为引人瞩目。演出在北京饭店的小礼堂举行,戏码是《审头刺汤》。洪深饰汤勤,梅兰芳饰雪艳,周信芳饰陆炳。这天的戏,是梅、周陪洪深唱的。行家们众口一词地赞扬这场演出别开生面。

纪念活动期间,梅兰芳邀请周信芳到家便宴,席间,老朋友漫忆往事,畅叙友情,兴致极浓。谈到京剧的创新与改革,梅兰芳对周信芳说:“我想搞点儿新戏。我老了,扮上戏已经不漂亮,唱卖份的戏不合适了。要是再唱《天女散花》,恐怕脸上擦的粉会自动掉下来,我可要成为‘老仙女’了,所以,我想搞些类似《穆桂英挂帅》那样描写古代中年妇女的新戏。”席间,梅兰芳还笑着对陪座的赵晓岚说:“你知道吗?当年周先生唱大嗓小生时,那扮相可美了!”周信芳连忙摆手说:“您还提这哪!现在连眼皮也掉下来了!”梅兰芳又补充了一句:“周先生后来不唱小生,专唱老生,那就更合适了!”周信芳接着梅兰芳前面的话题说:“我们人老了,但还是要再搞点新戏!”此次纪念活动,使梅兰芳与周信芳如沐春风,竞芳吐艳,在中国戏曲舞台上绽放出了更加绚丽迷人的光彩。(沈鸿鑫)

点击搜索与:京剧 戏曲 京剧往谈 梅兰芳 周信芳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