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京剧文化:》上海京剧院-京剧院团、学校

上海京剧院-京剧院团、学校


京剧 上海京剧院 戏曲上海京剧院京剧院团、学校
上海<a href=http://www.9m4.cn/zhongguowenhua/188-9/ style=text-decoration:underline;font-size:medium;color:#0000FF; target=_blank>京剧</a>院女余派老生王佩瑜在《杨家将》扮演杨继业。
上海京剧院余派女老生王佩瑜在《杨家将》中扮演金刀杨继业

上海京剧院是经由国家文化部评定的全国京剧重点院团,是中国著名的艺术表演团体。于1955年3月在原华东实验剧院京剧团、人民京剧团的基础上合并组建,首任院长为京剧艺术大师周信芳先生。

半个世纪以来,上海京剧院浸润于上海特有的人文气息,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筑成一道旖丽的文化景观,并以海纳百川之气魄,聚成人才荟萃、剧目纷繁之大观。具有影响力的主要作品有《宋士杰》、《澶渊之盟》、《海瑞上疏》、《黑旋风李逵》、《红色风暴》、《梅妃》、《王熙凤大闹宁国府》、《七侠五义》、《封神榜》、《智取威虎山》、《海港》、《龙江颂》、《磐石湾》、《刑场上的婚礼》、《汉宫春秋》、《乾隆下江南》、《曹操与杨修》、《潘月樵传奇》、《盘丝洞》、《扈三娘与王英》、《狸猫换太子》、《歧王梦》、《宝莲灯》、《贞观盛事》、《映山红》、《生死界》、《廉吏于成龙》、《成败萧何》、《王子复仇记》等,以及众多的传统经典剧目。周信芳、俞振飞、盖叫天、郑法祥、黄桂秋、言慧珠、童芷苓、纪玉良、张美娟、张学津、李长春、王梦云、李崇善、言兴朋等艺术家曾先后在本院工作。

今天的上海京剧院,继承前辈的基业,遵循京剧传统精神,视创造为艺术之本,执着追求艺术理想,努力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求契合。为此,剧院致力于剧目建设和人才培养,重视京剧普及与京剧演出市场的开拓,举办了如“梨园星光”、“菊坛群星荟萃”等旨在培养青年人才的大型系列专场演出活动,迈出了如“京剧走向青年”、“上海京剧万里行”等大型巡回演出的坚毅步伐,在各地赢得了大批新老观众。新编历史京剧《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神话京剧《盘丝洞》,新编连台本戏《狸猫换太子》等剧声名远播,广受好评。近年来,剧院多次获得“中国戏曲学会奖”、“文华大奖”、“中国京剧艺术节金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艺术节大奖”、“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上海文学艺术成果奖”等奖项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集体)、上海市劳模集体、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集体)等荣誉。其中,《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分别入选2002——2003和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狸猫换太子》入选2004-2005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是目前唯一有两台大戏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的艺术院团。

剧院艺术建设一贯坚持“以剧目建设促进人才培养,以人才培养保证剧目建设”的方针,为此,剧院在创排了一大批优秀剧目的同时也锤炼了一支艺术素养良好,视野开阔的创作、演出队伍。目前,剧院拥有一批在观众中具有影响力的一级演员,如李玉茹、尚长荣、李炳淑、孙正阳、关栋天、夏慧华、方小亚、陈少云、何澍、奚中路、史依弘、李军、唐元才、张达发、胡璇、萧润年、章晓申、金锡华、严庆谷、徐建忠、王小砖、赵国华、汤俊良、周卓然、刘德利、安平、李国静、许锦根、赵群、王世杰、孙爱珍和以王珮瑜、金喜全、熊明霞、冯蕴、范永亮、刘军、刘大可、郭睿玥、傅希如、刘佳、隋晓庆、赵欢等为代表的优秀中青年演员,以及马科、黎中城、孔小石、王涌石、高一鸣、龚国泰、徐福德、孙耀生、金乐华、金国贤、翁丽君等一批优秀的创作人员。

上海京剧院现任院长孙重亮。在编人员300余人,其中200多人具有中高级艺术职称。11人毕业于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13人次获得梅花奖、文华表演奖和梅兰芳金奖。剧院辖两个演出团和以京剧演出为主业的 “天蟾京剧中心演出公司”及“天蟾逸夫舞台”。随着文艺体制改革的深化,剧院已经形成比较符合艺术生产要求的管理体系和运作机制,有较为完整的创作、制作、演出、经营队伍。

上海京剧院不仅享誉国内,而且屡赴欧、美、亚20多个国家和港、台地区演出,蜚声海外。

点击搜索与:京剧 上海京剧院 戏曲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