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三鼎甲指京剧的初期在北京的舞台上是以唱旦脚戏为主的。自从出现了老生“三鼎甲”以后,使得北京的京剧舞台上改为以演老生戏为主了。
老生“三鼎甲”是指程长庚、余三胜和张二强三位著名的老生演员。
程长庚(公元1811——公元1880)
程长庚名椿,一名闻翰,字玉山(一作玉珊),寓名四箴堂,戏界均称“大老板”。祖居安徽怀宁石牌镇,出生于潜山县黄泥镇程家井。其父程祥桂是道光年间三庆班掌班人。
冠有“徽班领袖,京剧鼻祖”之称,是中国早期的著名老生演员,他出身在戏曲世家,从小学艺,长期主持三庆班并担任台柱子兼任精忠庙的会首。程长庚的贡献是,把汉调、徽调和昆曲,融汇贯通,初步确立了京剧的表演艺术。
在京剧第一代著名演员中,程长庚是出类拔萃的人物。他与同时代的另外两位老生演员余三胜。张二奎并称为"前三鼎甲"、"前三杰",而程的成就和影响又更胜一筹,被人们誉为"京剧鼻祖"、"徽班领袖"、"京剧之父"、"伶圣"、"剧神"……这些称号,代表了当时和后来的人们对他的不朽业绩的高度评价和赞誉。
他的演唱熔徽调、汉调、昆曲等之优长于一炉,以徽音为主,当时称徽派。倦游逸叟在《梨园旧话》中说他“乱弹唱乙字调,穿云裂石,余音绕梁而高亢之中又别具沉雄之致”。他的表演善于体察人物的性格、身分,注重表现其气质、神采,做功身段沉稳凝重。程长庚的戏路广、能戏多。据记载其擅演剧目有:《群英会》、《战樊城》、《鱼肠剑》、《举鼎观画》、《让成都》、《镇潭州》、《捉放曹》、《击鼓骂曹》、《风云会》、《战太平》、《法门寺》、《长亭会》、《文昭关》、《状元谱》、《庆唐虞》、《钗钏大审》、《八大锤》、《战长沙》、《临江会》、《华容道》、《安居平五路》、《天水关》等。除老生戏外,花脸、小生诸行角色,亦能串演。京剧关羽的形象也始于程长庚,他在师承徽戏演员米喜子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程长庚不仅是技艺精湛的艺术大家,也是德高望重的剧坛领袖。他除了担任三庆班班主外,咸丰年间,他还担任精忠庙会首(精忠庙为戏曲艺人的民间行会组织,类似后来的梨园公会和现在的戏剧家协会),直至他逝世。他处处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不谋私利、以德服人。三庆班规定不许演员私应"外串"演出(类似今天的个人外出"走穴"),程长庚当时名声很大,邀请他的人很多,但他带头遵守班规,从不"外串"。因为参加外串只是他一个人拿"份子"(唱戏的报酬),全班人却拿不到钱。因此他总是对请他"外串"的人说:"诸位要听我程某人的戏,就必须请我们’三庆班’全班。不然的话,我是不会去的。"
余三胜(公元1644——公元1911)
余三胜为人聪颖、机敏,是清朝道光年间四大徽班春台班的台柱子。他出身梨园世家,他的唱腔是以汉调为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融入了徽调、昆曲、梆子腔的精髓,对老生的唱腔起了创造及推动的作用。
余三胜之成名实早于程、张。他的嗓音醇厚,声调优美。他在汉调皮黄和徽戏二黄腔调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艺术特点,创造出抑扬婉转、流畅动听的京剧唱腔。当时余三胜以擅唱“花腔”著称,所谓花腔,实即旋律丰富的唱腔。余三胜在京剧唱腔的创制上,就在于丰富了京剧演唱的声音色彩,加强了京剧唱腔的旋律。
据记载,京剧中的二黄反调,如《李陵碑》、《乌盆记》、《朱痕记》等剧中的反二黄唱腔,均创自余三胜。余三胜不仅将徽、汉二腔融于一炉,创制出旋律丰富具有独特风格的京剧唱腔,在舞台语言的字音、声调上,也将汉戏的语言特色与北京的语言特点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既能使北京观众听懂,又不失京剧风格特点的字音、声调。余三胜的表演也很细腻,注意刻画人物的感情、神态。
他所擅长的剧目,以唱、做并重者为多,如《定军山》、《秦琼卖马》、《战樊城》、《鱼肠剑》、《击鼓骂曹》、《四郎探母》、《双尽忠》、《捉放曹》、《李陵碑》、《琼林宴》、《朱痕记》、《乌盆记》、《摘缨会》等。谭鑫培即是更多地在继承余三胜的演唱艺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开拓性的创造。余三胜之子余紫云,工旦;孙余叔岩,工老生。
张二奎(公元1814——公元1864)
张二奎原是票友,他24岁那年在和春班串演《捉放曹》,大获好评,从此下海成了和春班的正式演员,他擅长演帝王戏,有“王帽戏”之称,并自成一派——“奎派”。
张二奎(1813 1860),本名张胜奎,(与“十三绝”中的张胜奎同名),字子英,原籍河北,生于北京。他原是清道光工部“都水司”经办,因酷爱京剧,常以票友客串身份在“和春班”演唱,被上司撤职。张二奎嗓音宏亮,唱工动听、响堂,当时大受好评。后于哥哥同时失业,生活无着,这才决心下海成为艺人。从二十四岁搭入和春班开始,他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他所喜爱的京剧事业之中。乃至后来他成了和春班的主演,
张二奎所创立的“奎派”,又称“京派”。并不是因为他出生在北京,主要还是因为他在唱、念中运用了北京字音。他的发音与程长庚的徽音有异。他的唱工淳朴有力,浑厚平稳,不爱用花腔,和余三胜的唱法不同。他的嗓音宏亮,字字坚实,颠扑不破,他的那种大开大合,直腔直调的唱法,较之程长庚更甚,更有精金旺火般的魅力。
张二奎扮相雍容华贵,以演王帽戏饰演帝王贵族最出名。代表剧目有:《金水桥》、《打金砖》、《回笼鸽》、《取荥阳》、《五雷阵》及《四郎探母》等。张二奎先搭和春班,后入四喜班。曾自组双奎班,兼演武生戏,以《彭公案》、《施公案》、《永庆升平》中的短打戏最佳。
京剧自从一八五五年以后,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三派出现,脱离徽班而形成一个独立的剧种开始,到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新三派的形成,这一期间,大约经历了五十多年,不仅唱工老生一门发展得较为突出,就是其他各门角色也出现了不少人才。京剧不仅在北京站住了脚,也扩大了演出阵地。天津、汉口、上海等地都纷纷约请京剧班到那里去演出。在程、余、奎老三派红极一时之时,还出现了王九龄、卢胜奎、杨月楼等著名老生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