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姓图腾据说是太昊氏炎帝氏及其后裔的天文中心的象形。陈姓是个大姓氏,按当今人口数量排序,陈姓在全国位居第五,在全省名列第一。目前,莆田陈姓总人口478493人,为莆田第一大姓。陈氏先祖黄帝统一中原,缔造中华文明,是中华第一大帝。陈姓与莆田有特殊的缘分,福建大部分族谱记载,陈氏是在晋永嘉之乱后随中原七姓一起入闽定居的。而早在汉代,就有陈姓先人入莆,他们居住在莆田市西北隅之九华山(紫霄岩)。至今遗留在九华山之巅的石洞、石秤等古迹,充分证明了这是古人生活居住的地方。
荔城区西天尾镇澄渚村是名闻遐迩的历史文化名村,众所周知,澄渚村在历史上曾是望族“九牧林氏”的发祥地。鲜为人知的是,位于紫霄岩下的澄渚村,在唐代之前是陈氏族人的聚居地,当时的地名是“陈渚”。后来,唐九牧之父林披举家从荔城区西天尾北螺村迁到龙山后,林披的儿子林蕴向陈暄买下这块地皮。林蕴认为,“陈渚”已经不是陈家的地,而把地名改为“澄渚”。此事,在明代《兴化府志》也有记载。
莆田陈氏最大的支系为“玉湖陈”。宋庆历元年(1041年),钱塘人陈道行见白湖第有“白湖映堂”、“玉笏朝天”之胜景,就居住在白湖北岸白沙后埔边,也就是今日荔城区镇海街道阔口村。因白湖雅称为玉湖,这一支亦被称为玉湖陈氏。玉湖陈氏也是最有影响力的支系,这一支系有陈俊卿和陈文龙相继为相,世称“二相府”,亦有“一门两丞相,九代八太师”之美誉。这一支还有宋代抗元英雄陈瓒,至今阔口陈氏祖祠墙上还记载着许多陈瓒和陈文龙抗元可歌可泣的故事。相传他死后,乡人偷偷把他的衣冠葬于壶公山下,但是一直没人找到过他的衣冠冢。玉湖陈氏后人陈国章说,莆田壶公山上葬着玉湖陈氏的18位祖先。就在前不久,他们刚刚找到一处陈瓒与陈文龙的合葬衣冠冢及墓碑。
图:老人探寻姓氏的起源
历史上,各个朝代皆有陈姓入莆。由于支派多且繁杂,古时就有莆田“十八陈”之说。事实上,莆田陈氏远不止这些支派。早在宋代,史学家李俊甫就在《莆阳比事》中记载“陈氏旧族五,新族三十三,嗣是而来尚未数计”。可见,在宋代时就不止“十八陈”。“刺桐陈”,名称源自当年陈迈择居的莆田刺桐巷,也就是今日的文献社区坊巷。后来,他的裔孙亦传衍莆仙各地。“侯揽陈”是唐高宗年间(669年),陈政父子入闽平战乱,始居仙游县枫亭陈庐园,其后裔亦传衍仙游。其子孙在后唐时,迁到枫亭秀峰开族,为侯揽陈氏始祖。“义门陈”是唐天宝十四年(755年),陈镶为避乱举家迁徙仙游县乌石,为入仙始祖。他的第五子徙居江州,后人迁德安县正堂,始创义门陈氏。“留坡陈”是唐肃宗年间(756—761年),陈褫与弟弟从兴化瓢湖迁居仙游留坡,陈褫为留坡陈氏始祖。其弟后迁居仙游西乡,也就是今天的仙游度尾,是“柘山陈氏”始祖。“侯峰陈”是唐元和年间(806—820年),唐礼部侍郎。
莆田市博物馆副馆长表示,多处文献资料均记载了陈瓒衣冠冢,但在莆田三次文物普查中,均没有找到。陈瓒衣冠冢在哪一直是未解之谜。如能证实玉湖陈氏后人找到的衣冠冢就是陈瓒衣冠冢,那就解开了悬而未决的历史之谜。为陈的发展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目前,莆田文管部门已把此事上报省文物局,等待专业考古人员进一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