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皮影戏文化:》华县皮影制作大师汪天喜-皮影艺术家

华县皮影制作大师汪天喜-皮影艺术家


华县皮影制作大师汪天喜皮影,汪天喜,皮影艺术家,艺术家,华县皮影皮影艺术家

“这皮影是什么皮做的?”“牛皮。”“牛皮咋这样透明和细腻呢?”“那是用刀子刮出来的,和机器加工的不一样。”“做这么一个皮影人花多长时间?”“10天左右吧。要经过削、磨、洗、刻、着色等24道工序,刻三四千刀才能做成。”

……

连日来,陕西华县天喜皮影吸引了前来中华世纪坛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的观众,一个个制作精美、栩栩如生的皮影,让观众惊奇。

皮影主人汪天喜、韩芝粉夫妇年届五十,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学习制作皮影。80年代初,汪天喜应邀为日本方面制作了一套《大闹天宫》皮影,轰动东瀛。此后,夫妇俩作为民间艺术家多次走出国门,其制作的皮影以秀美、大气、精美、传神的特点获得“皮影之最、华夏一绝”的美誉。

“这种赞誉不敢当,中国有的是能人。”汪天喜谦虚地说,“既然华县是中国皮影的重要发源地,我们又是民间艺术家,就有责任把皮影做得更好,并传下去。”

但是,随着皮影制作由实用慢慢转向观赏收藏和旅游消费,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滥竽充数的皮影举目皆是,严重冲击着真正的皮影艺术。

韩芝粉拿起玉皇大帝皮影给记者看:“瞧,为了表现皇袍的飘逸,这裙边的一个小方格就镂刻了20多刀;为了表现皇袍的华贵与绚丽,我们双面染色,颜料取自道院秘方,我们自己研磨、搅拌、提炼而成,时间长了不易掉色。这是假皮影无法做到的!”

“皮影为什么能成为遗产?就是因为它好,它美。如果我们也跟着‘掺水’,皮影就完了。所以,哪怕成本再高,工序再复杂,我们仍然要做真正的皮影。”韩芝粉说。

这些年,他们有两个最大心愿;一个是做好皮影制作的传承,对于热爱皮影、脚踏实地的学徒,夫妇俩免收学费;一个是将最好的皮影留给国家。

“与其说是我们的心愿,不如说是我们的心病。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最好的皮影已经不在咱们中国了。”韩芝粉说。

上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皮影戏在中国乡村的逐渐萎缩,大量祖传珍贵皮影流出晋陕大地。经济窘困的汪天喜夫妇无力挽回这些国宝,只有赶在被买走前将皮影借来,用墨汁加胳膊肘子这种最原始的方法将之拓下。

“我们不分昼夜地拓,胳膊肘子都磨烂了。我们留下的只是皮影的影子,真正的皮影流失到国外了。我们在国外访问时听人说起这些皮影,特别难过。”说到这里,韩芝粉泪光闪闪,“但是,只要原稿在,我们可以让它不失传,让它重新活过来!”

夫妇俩告诉记者,只有亲眼看到这些拓下的稿子,才知道流失的皮影究竟有多少,有多么精彩!他们希望能得到政府有关方面重视和资助,在他们创作鼎盛期,用10年时间,完成这个心愿,将我们民族流传下来的最好的皮影留给国家。

“我们不能只享受中国民间艺术家的荣誉,而且要尽我们的责任。”汪天喜说。(廖翊)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