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皮影戏文化:》北京皮影路家班-皮影艺术家

北京皮影路家班-皮影艺术家


北京皮影路家班路家班,皮影戏,民间艺术皮影艺术家

北京地区最古老的剧种该推谁站立鳌头呢? 不是1570年前后流入北京的昆曲,不是1790年左右逐渐形成的京剧,也不是1930年开始传到北京的评剧,更不是新中国建立初期才开始在北京创建的曲剧,而应是皮影戏。

据史料记载,中国皮影戏在北宋时期就已形成规模,并到处流动演出。南宋时耐得翁所著《都城纪胜》中曾云:“凡影戏乃京师人初以素纸雕镞,后用彩色装皮为之。”又说,“公正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形,盖亦寓褒贬于世俗之演戏也。”另外,吴自牧所《梦粱录》中也有与此类似的记载,如“人巧工精,以羊皮雕形,用彩色妆饰,不致损坏”等等。据此推断,皮影戏的形成迄今约有千年左右,这不仅在北京地区首屈一指,抑或全国300多个戏曲剧种中,恐怕也是为数不多,几无可以与之同日而语的。 皮影戏旧称“耍人儿的”,班社一般由五六人组成,而这五六人却要求既能操纵“影人儿”又能使用乐器,还得能够充当生、旦、净、丑各色人物的唱念。演出时一般用镜框形木架作舞台,台口贴长方形白色宣纸一张,周围用蓝色布幔挡严,艺人在布幔内操纵皮影表演,皮影通过宣纸内的灯光照射,宣纸外的观众便可看到各种人影的表演,也就是说,舞台(宣纸)上“剧中人”的唱念做打,都是凭“耍人儿的”操纵皮影展示给观众的。 北京最早的皮影戏,管见所及当推路家班社。

路家原籍东北,满族入关时他们“随龙进京”而由此定居。此时路广才跟随一位王姓皮影老艺人搭班学艺,继承了古老的皮影传统剧目与表演,后自行组班,其子路德成又克绍箕裘,继承父业,成立了“祥顺影戏班”,在北京各处公开演出,深受观众爱戴。路德成之子路福元更是酷爱皮影艺术,他不但较好地继承了先辈的艺术成就,而且有所发展。德成去世后福元在北京西四牌楼颁赏胡同又组建了“福顺影戏班”,这个戏班专应“大宅门儿”的堂会。路福元之子路宗有,从小受父辈的艺术熏陶,且天资聪慧,十多岁便参加其父的“福顺班”演出皮影,后由于各种原因自行组班,取名“德顺影戏班”,与其父领导的“福顺影戏班”分庭抗礼,展开了激烈的艺术竞争,与此同时也促进了皮影艺术的长足改革与发展。特别是在唱腔方面,“德顺班”广泛汲取了京剧、昆曲乃至大鼓等方面的艺术营养,集百家之长于一身,遂被人誉作“路派皮影”。路宗有由于演唱别具特色,还曾被邀灌制过唱片《夜宿花亭》,这在皮影艺术界也是极为罕见的事。

路宗有生五子,均从事皮影艺术,其中贡献最为卓著的当推三子路景达与四子路景平。路景达不仅擅长皮影演出,尤其擅长皮影雕刻,他刻制的影人栩栩如生,形神兼备,堪称鬼斧神工。新中国建立后曾出版过“路景达雕镂影人集”。路景平后为宣武皮影剧团艺委会主任,路景平之子路海,现在也是宣武皮影剧团的主力演员,中国皮影在北京能够世代相传,古老的民间艺术在北京所以香烟有继,这与路家班灯灯相递的功绩诚然不无关系。

点击搜索与:路家班,皮影戏,民间艺术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