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想起诗,赋诗想起酒。酒与诗好象是孪生兄弟,结下了不解之缘。《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我们从中闻到浓冽的酒香。饮酒是乐事,但由于受到生产力的制约,酿造一点酒并不容易。所以有了一点酒,往往想到我们的祖先,用作祭祀之用,与神灵共享。
清酒既载,驿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大雅·旱麓》
祭祀者并不是白白地请吃请喝,而是对神都抱有希望。水旱风雷,常常威胁着人们的生存。在无法主宰自然的情况下,只能向神灵祈祷风调雨顺,禾稼丰收,免于饥馑。“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诒孙子。于胥乐兮。”(《鲁颂·有马必》)从春而复,由夏而冬,人们一面披风雪,冒寒暑,不停耕耘,也一面向神灵膜拜,暗暗祝祝寿,然而真正让人们眉开眼笑,饮得安乐,饮得热闹的,当是在禾稼登场的时候。
一边饮酒,一边做游戏,这是宫廷宴会最为常见的。他们投壶发矢,以决胜负。《行苇》中对此类多有描写:“敦弓既坚,四金候既钧。舍矢既均,序宾以贤。”胜负既定,欢呼声起,于是以大斗酌酒,互相碰杯,祈祷福禄。即使祭祀,也只是徒具仪式,实际上是让美酒灌满自己的皮囊。
酒是美妙的东西,有了它,不仅要与神灵“共享”,而且用以招待客人。中华民族是个好客的民族。有亲朋来访,都要以美酒待客,一者是主人体面,二者是增加欢趣。
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九歌·东皇太一》
操余弧兮反沦降,授北吉兮酌桂浆。——《九歌·东君》
从屈原的诗句中,已经看到加入“桂”、“椒”这些香料,说明酒的品种变得丰富,具有地方的特色。屈原的诗篇,影响深远。宋玉步其后尘。“《招魂》者,宁玉之所以作也。”这篇作品数次见酒,更富有楚地风情。
(米巨)(米女)密饵,有(饣长)(饣皇)些。瑶桨蜜勺,实羽觞些。挫糟冻饮,酎清凉些。华酌既陈,有琼桨些......美人既醉,朱颜酡些......娱酒不废,沉日夜些......酌饮尽欢,乐先故些。
丰富的食品,精美的饮料,兰膏明烛,华灯璀璨,鼓动瑟摇钟,美人共醉。虽是娱神敬鬼的幻想,但无异也反映人间的豪奢。
到了汉末,天下动乱,连年争战,“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人们的生命,朝不保夕,故感慨良多。把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曹孟德,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的人,他希望平定各地的割据势力,统一河山,使天下出现大治,就可无忧无虑痛饮两杯。“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对酒》)人们讲究文明,讲究礼节。互敬互让,尊老爱幼,路不拾遗,无所争讼。国家的法度,公正无私,判刑合理,官吏爱民如子。老天爷体察善良的百姓,风调雨顺。他一边饮酒一边驰骋想像,为我们勾勒出一个人间乐园,可说是开了“桃花源”理想世界的先河。然而理想终归是理想,醉意过后,回眸人间,一片混乱。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遥遥无期的目标,其难无异登天。于是深感力不从心,悲从中来,这一杯酒,味道可就完全不同了!
公子爱敬客,终宴不知疲。
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
明月澄清影,列宿正参差。
秋兰披长坂,朱华冒绿池。
潜鱼路清波,好鸟鸣高枝。
飘飘放志意,千秋长者斯。——《公宴》
他九高八斗,又是王弟,不少文士多仰慕他,追随他。所以他日夜开宴,赏柳看花。秦筝齐瑟,美女娇娃。“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反正是“公款”,尽量花销就是。只要不过问政治,一天吃三头肥牛,曹丕大概也不会来过问。除了“置酒高殿上”,还纵马出猎:“揽弓捷鸣镝,长驱上南山。左挽因右发,一纵两禽连。余巧未及展,仰手接飞鸢。观者咸称善,众工归我妍。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这《名都篇》有论者以为是曹植本人游猎生活的写照。平乐观为汉明帝所造,在洛阳西门外。能在那设宴,且饮每斗“十千”的美酒,恐百一般人所能为。尽管有丰厚的物质享受和斗鸡走马的乐趣,但并不能解除心灵的痛苦。不知是“遗传基因”,或是现世的实感,他也慨叹:“盛时不可再,百年忽我遒。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箜篌引》)人终究不免一死。“悲从中来,不可断绝”。当然,大概也只有“杜康”可以排解了:
竹林七贤魏晋之际,政局不稳,文士动辄得咎。为逃避祸患,他们沉湎曲蘖。如果说饮酒是乐事,那么他们这一杯酒则是饮得很痛苦的。当时文人“结社集会”,少谈政治,而是以酒解愁。魏末“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琊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常宴集于竹林之下,时人号为“竹林七贤”(《三国志》)。他们一个个都是大酒徒,蔑视礼法,放浪形骸。这是有历史背景的。而这七人之中,嵇康与阮籍,在文学史上齐名。嵇康是个憎恨虚伪,反对俗礼,不满黑暗统治的名士。他颇知言论不慎会招灾惹祸,但生性耿直,而酒后尤甚,故不免遇害。他的诗作虽然不多,但我们都看到他饮酒时欢乐的赞颂。
王禹,北宋文学家,性嗜酒,大有一日不可无此君之慨。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清明》
他在宋太祖开宝年间中进士,在汴州作官司,生活比较稳定,后因得罪宋太宗,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大概收入不多,需靠“稿费”打酒。他的《寒食》诗云:
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
稚子就花拈硖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
由唐入宋,虽然社会趋于安定,生产比五代时期有所发展,但创造仍没完全愈合,边患时起,民生多艰。王禹在风雪寒天一斟酌之中,心绪难平,品出许多苦味。“月俸虽无余,晨炊且相继。薪未缺供,酒肴亦能备。”(《对雪》)自己虽然生活无忧,而河朔之民此时却“输挽供边鄙。车重数十斛,路遥数百里。”其中冻死的该有多少?戌边将士,身披铠甲,寒气透骨,远离乡井,备受苦辛,有谁能解除他们的痛苦?他这种关怀民生、杯酒不忘国事的思想,是深受杜甫与白居易思想的影响的。
欧阳修是妇孺皆知的醉翁。他那篇著名的《醉翁亭记》,从头到尾一直“也”下去,贯穿一股酒气。无酒不成文,无酒不成乐。天乐地乐,山乐水乐,皆因为有酒。“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其实,鸟是知人之乐,旦与人共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