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酒文化:》蒙古族的饮酒习俗-少数民族酒俗

蒙古族的饮酒习俗-少数民族酒俗


酒文化,认识中国蒙古族的饮酒习俗

蒙古族好饮酒,男女喜饮奶酒;且有大碗喝酒的豪侠风度,

“每饮必烂醉而后己”。“整羊席”是喜庆和待贵客的宴席。

蒙族历史悠久,是一个热情好客、讲究礼仪、胸怀坦荡的民族,至今保持着一套特有的民族礼仪。饮酒有未饮先酹的礼数。“凡饮酒,先酹之,以祭天地。”

蒙族有客来必热情款待,宴饮必备各种酒,献上纯净的马奶酒和各种肉、乳食品。主人和客人必须畅饮,“男女杂坐,更相酬劝不禁”,“客饮若少留涓滴,则主人更不接盏,见人饮尽则喜”,“必大醉而罢”。他们认为,“客醉,则与我一心无异也”。来客后,不分主客,谁的辈分最高,谁坐在上席位置。客人不走,家中年轻媳妇不能休息,要在旁听候家长召唤,随时斟酒、添菜、续菜。

蒙古族接待客人讲究礼节,欢迎、欢送、献歌、献全羊或羊背等都按礼仪程序进行,程序中都要敬酒或吟诵。一般敬酒礼仪如下:敬酒者身着蒙族服装(头饰、蒙古袍、腰带、马靴),站到主人和主宾的对面,双手捧起哈达,左手端起斟满酒的银碗;献歌;歌声将结束时,走近主宾,低头、弯腰、双手举过头顶、示意敬酒;主宾接过银碗,退回原位;主宾不能饮酒的,要再唱劝酒歌或微笑表示谢意,以右手无名指沾酒,敬天(朝天)敬地(朝地)敬祖宗(沾一下自己的前额),施礼示敬或稍饮一点儿;主宾饮酒毕,敬酒者用敬酒时的动作接过银碗,表示谢意;向主宾敬酒完毕,按顺时针方向为下一位客人敬酒或按主人示意进行。

对尊贵的客人用“德吉拉”礼节:主人手持一瓶酒,酒瓶上糊酥油,先由上座客人用右手指蘸瓶口上的酥油抹在自己额头,客人再依次抹完;然后主人斟酒敬客。客人要一边饮酒,一边说吉祥话,或唱酒歌。

待客时主人经常要唱敬酒歌敬酒,一支歌客人要喝一杯酒,使之不能拒绝。蒙族认为让客人酒喝的足足的,才觉得自己心意尽到了,所以主人家从老到少轮流向客人敬酒,客人不喝下去,主人就要一直唱下去,直到客人喝下为止。

蒙族过小年时祭火,在灶前摆酒等供品;点一堆柴草,把黄油、白酒、牛羊肉等投入火堆表示祭祀;过年时要专摆酒肉祭祖。

蒙族农历八月举行马奶节,开幕时主持人首先向蒙医敬献马奶酒和礼品。赛马之后,众人向骑手们欢呼,敬献马奶酒。

蒙族婚礼时,至少举行三次宴会,婚礼主要在女家举行。喜日的前一天,新郎与伴郎、主婚人、亲友、歌手等一帮人到女家。女家邀请自己家的亲友来参加“求名宴”;晚间女家又设新娘离家前的“告别宴”,新郎、新娘、嫂子和姑娘们坐一席;到次日早晨,婚礼结束,宾客准备告辞,娘家在门口备酒席一桌,给每位客人敬“上马酒”三杯,客人干杯后方可启程。

蒙族人在结交知己朋友时,双方要共饮“结盟杯”酒,用装饰有彩绸的精美牛角嵌银杯,交臂把盏,一饮而尽,永结友好。

蒙族无论狩猎回来,还是放牧休息,牧民们燃起篝火,烧烤猎肉,和着悠扬的马头琴,举杯饮酒,豪歌劲舞。著名的蒙族《盅碗舞》多是在宴席之上酒酣兴浓之际由舞者(女子)即兴表演。舞者双手各捏一对酒盅,头顶一碗或数碗,舞蹈时头不摇,颈不晃,双手击打酒盅,甩腕挥臂,旋转舞蹈,刚柔相济,舒展流畅。

“金杯金杯斟满酒,双手举过头,炒米奶茶手抓肉,今天喝个够,朋友朋友,请您尝尝,这酒纯正,这酒绵厚。

让我们肝胆相照共度春秋,在这富饶的草原上共度春秋。

银杯银杯斟满酒,双手举过头,载歌载舞庆佳节,今天喝个够,朋友朋友请您尝尝,这酒纯正这酒绵厚。

让我们心心相印友谊长久,在这崭新的生活中友谊长久。”

这首歌道出了马背民族对酒的喜爱。今天生活在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额济纳、阿拉善等地的蒙古族,被人们称之为“卫拉特”蒙古族,也就是一些人所说的西蒙古。这些蒙古族既是整个蒙古民族的有机组成部分,也保持了他们文化上的独特性。

卫拉特,这是古代蒙古一个部落的名称,有“森林中的百姓”的意思。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历史电视剧《成吉思汗》中,有一个叫忽秃别合乞的人,他就是13世纪初卫拉特部落的首领。成吉思汗称帝时,他前来归顺并与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联姻,卫拉特部也随之成为蒙古族的一个分支。

如今几百年的岁月过去了,散布在西北各地的卫拉特蒙古族人的生活中保留着许多的独特习俗,其中喝酒的风俗就让人非常惊奇。

蒙古族人喝酒有讲究

许多人记忆中蒙古族人比较能喝酒,这一点我们在市场畅销的各种在内蒙古生产的酒中也能看出来,那么生活在西北各地的蒙古族,他们是如何喝酒的呢?

“在解放前,蒙古族人并不经常喝酒。”12月22日,记者就卫拉特蒙古族酒俗采访了西北民族大学的乔旦德尔教授。我们说明来意后,乔旦德尔教授说出了这样一个令人惊奇的观点。

乔旦德尔是西北民族大学蒙古语言文化学院卫拉特(西蒙古)蒙古文化研究室主任,硕士生、博士生导师,内蒙古额济纳旗人。长期从事卫拉特(西蒙古)当代文学史、卫拉特当代小说研究、蒙古民俗学等研究。 1986年在全国同类大学中首先开设了《民俗学与蒙古民俗》课程,也是西北民族大学卫拉特蒙古民俗协会会长。

原来在蒙古民族没有进入黄河流域之前,主要喝的是马奶酒,蒙古语称“额速吉”,亦称“马奶子”。蒙古族在十二三世纪,已经开始盛行酿制马奶酒。西方旅行家马可·波罗、鲁布鲁克等均在他们的旅行记中记录了他们的亲身见闻。马奶酒清凉爽口,沁人心脾,酒精含量只有1.5到3度。

但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并没有足够的马奶供人们制作马奶酒。所以成吉思汗统一漠北蒙古各部以后,曾经制定过一些喝酒的规章,如只有在重大节日之际才能喝酒,其中对喝酒人也作了限制,男人在四十岁以前不能随便喝酒,没有成家的年轻人不能喝酒,年轻人在长辈面前不能喝酒等。

随着蒙古族进入黄河流域后,才开始大规模接触中原地区的粮食酒。人们怀着对成吉思汗的敬仰,这些规定在蒙古民族中得到了不折不扣的执行,后来就演变成了蒙古族的饮酒习俗,这种习俗一直保持到了五十年代。近几十年来随着蒙古族人民生活水准的大幅度提高,传统的酒俗才逐渐被打破。

鲜为人知的卫拉特

对于绝大多数而言,卫拉特是一个新鲜的名词。然而对于蒙古民族,“卫拉特”是一个年代久远的称呼,它是清代对西部蒙古各部的称呼。

点击搜索与:酒文化,认识中国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