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古琴文化:》关于古琴音乐的社会定位(节选)

关于古琴音乐的社会定位(节选)


本文为古琴文化关于古琴音乐的社会定位(节选),主要内容为关于古琴音乐的社会定位(图片)静谧幽雅的书斋庭院、文朋墨客三五知己、清茶一杯幽香一柱,刘禹锡描绘的尽管是“陋室”,却也“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等

古琴文化之关于古琴音乐的社会定位(节选)原文全文在线阅读

  关于古琴音乐的社会定位(图片)

  静谧幽雅的书斋庭院、文朋墨客三五知己、清茶一杯幽香一柱。刘禹锡描绘的尽管是“陋室”,却也“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如此这般琴声泠泠、茗香飘溢,友人往来谈诗说画的生活,其悠闲自在是可以想见的。在这种相对定型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中,内涵幽深、能使人神静气匀,余音袅袅绕粱不绝的古琴音乐,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那个时代社会文化生活中十分贴切的组成部分。

  《渔歌》《平沙落雁》《山居吟》等不少琴曲,它们的内容并非以某一特定的人物故事或某一历史事件为依据、也无戏剧性的冲突与夸张,而多为感慨世事,寄情山水、脱落名利、中和至静的情趣。如“闻君《古渌水》,使我心和平。欲识慢流意,为听疏泛声。西窗竹荫下,竞日有余清。”(白居易《听弹古渌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李白《听蜀僧 弹琴》)等种种悠闲诗化的意境,确实令多少代的文人雅士所向往。这一类富于诗情画意、被琴家称为“轻微澹远”的审美情趣,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不论是绘画还是诗词都有大量的优秀作品存世。应该说封建社会中这方面的生活,在古琴这一特定的载体上,是得到了较为充分的显示。这也正是任何艺术必然是现实生活的反应这一客观规律的说明。

  然而,封建社会的实际生活并不是单一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也有《三离三别》《兵车行》和《满江红》的“怒发冲冠……壮怀激烈……”。有关琴乐审美标准古人既有着“琴者禁也”“轻微澹远”的记录,也有着“琴者心也”和包含“亮丽采滑”的《溪山琴况》……。而古琴音乐则相对全面地反映了这些古代社会的生活内容。

  除了前面所提到的《渔歌》《平沙落雁》《山居吟》等很多琴曲外,也有着成谱于1400多年前的《碣石调·幽兰》,表现了孔子深沉哲理的思维形象;《离骚》《泽畔吟》叙述着屈原忧国忧民的宏大胸怀;《广陵散》则以庞大的结构、恢宏的气势,再现了奴隶反抗奴隶主压迫的历史题材;多少首《胡笳》《胡笳十八拍》《大胡笳》《小胡笳》如歌如泣地叙述了两千年前女主人公蔡文姬的不幸身世,使多少位唐宋诗人深深动情而为之留下了篇篇佳作;表达南宋末期朝廷濒临灭亡之际,人们对祖国山水的眷恋与赞美的名曲《潇湘水云》,又使六、七百年来的后人为之击节称绝;琴歌《汉节操》及原词原曲的《满江红》(又名《精忠词》),更是直接表现了中华民族威武不曲、百折不绕、忠贞爱国的民族精神;叙述友人依依惜别的《阳关三叠》,更是已成为千余年来的人间离别绝唱……。这一类琴曲题材重大正气,内容深刻严肃。它们以写实的手法反映了历史上的重大题材,反映了当时代人们的思想情感与是非好恶。这些乐曲与当时代的社会生活紧相联系,广泛而深刻地牵动着人们的思想情怀。它们不但是古琴音乐中的代表曲目,而且也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的代表曲目。

  除此以外,还有较为通俗易懂的《流水》《酒狂》《梅花三弄》、也有叙述相思之情的《长门怨》《凤求凰》《秋风辞》,甚至还有类似“身背着花鼓,手提着锣,夫妻恩爱,秤不离砣。……我的汉子哎,你打锣,我把鼓来助。”等俚词小调的《花鼓》说唱(刊于1844年《张鞠田琴谱》)。这些乐曲的内容是历史的客观存在,体现了作为一门艺术形式的古琴音乐的应有功能。它们与“轻微澹远”类的琴曲组合成了中国古琴音乐的整体,成为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瑰宝。它不但使多少位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为之倾情,甚至还吸引了一大批“白丁负贩”(1425年明朱权《神奇秘谱》序语)的平常百姓之辈。他们不是弹琴、制琴,就是咏琴、藏琴。连“戏文”里的书生上京赶考,书童的担子一头一盒书箱一把雨伞,另一头还会携上一张古琴。以至于古代“传奇”小说中的公子小姐以及今人文艺作品中的古代武侠也能抚琴操缦一番。古琴的确成了“为士君子常御之器”,到了“君子无故不撤琴瑟”的程度。古琴音乐与棋艺、书法、绘画构成一体,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几乎成了古代文人的必修课目、文人修身操行的象征而被社会所看重。这些事实说明了古琴音乐在封建社会文化生活中的普及程度与生命活力,它在历代人民的文化生活中曾产生过巨大影响。

  历来古琴作为一件器具被人们倍加珍爱,其音乐内容又与大多数的文人甚至与社会底层的大众有着广泛的沟通。人们在古琴上能倾注、渲泄自己的情感,能表达自己的好恶,古琴音乐成了人们文化生活中的一项内容、一种“需要”。今天常被人称为“冷门”的古琴,在古代却有如此的“热”度。究其原因,应该是不言则明的。

文章来源:华音网

点击搜索与:关于古琴音乐的社会定位(节选)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