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古琴文化:》古琴琴谱之《阳关三叠》

古琴琴谱之《阳关三叠》


本文为古琴文化阳关三叠,主要内容为古琴曲,产生于唐代,是根据著名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因诗中有“渭城”、“阳关”等地名,故又名《渭城曲》、《阳关曲》……等

古琴文化之古琴琴谱《阳关三叠》原文全文在线阅读

  古琴曲,产生于唐代,是根据著名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因诗中有“渭城”、“阳关”等地名,故又名《渭城曲》、《阳关曲》。原诗已饱含深沉的惜别之情,谱入琴曲后又增加了一些词句,加强了惜别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留恋的诚挚情感。

  此曲在唐代非常流行,并收入《伊州大曲》作为第三段。唐末诗人陈陶曾写诗说“歌是《伊州》第三遍,唱着右丞征戍词。”说明它和唐代大曲有一定的联系。之所以如此受欢迎,不仅是由于短短四句诗句饱含着极其深沉的惜别情绪,也因为曲调情意绵绵、真切动人。唐代诗人曾用许多诗句来形容过它,李商隐的“红绽樱桃含白雪,断肠声里唱阳关”等。而且有些诗人同王维生活的年代相距近一个世纪,可见这支曲子在唐代流行的盛况。

  大约到了宋代,《阳关三叠》的曲谱便已失传了。目前所见的古曲《阳关三叠》则是一首琴歌改编而成。最早载有《阳关三叠》琴歌的是明代弘治四年(1491)刊印的《浙音释字琴谱》。正德间谢琳的《太古遗音》(1511),不注调式,用极简单的弹法把王维《渭城曲》的原诗演弹十三遍,基本没有太大的音乐价值。嘉靖间黄龙山在甫京刊出的《发明琴谱》(1530)和万历间杨抡在南京刊的《太古遗音》(1609)是一个用凄凉调(紧二五弦各一徽)演奏的九段中型琴曲,用相当“典雅”的词句把《渭城曲》装饰丰富了,但是曲调和词都有些许出入(清同治间l866年黄晓珊《希韶阁琴谱》把唱词和琴曲减为七段属这一系统,但用调不同,可能是他自己改编的)。万历间杨表正在南京刊的《琴谱正传》(1585)和万历间福建张宪翼的《太古正音》(1609)是同一系统的三段小型曲,但唱词旋律都不很同。虽然也都是凄凉调,但杨表正对凄凉调是误解的,他只紧五弦;而张宪翼虽然紧二五两弦,却又避开二弦不弹。

  现时琴家所弹的,都无例外地用的是清同治间上海张鹤《琴学入门》(1867)的谱本,唱词与明代不同:

  清和节当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霜夜与霜晨。遄行,遄行,长途越渡关津,惆怅役此身。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宜自珍。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依依顾恋不忍离,泪滴沾巾,无复相辅仁。感怀,感怀,思君十二时辰。参商各一垠,谁相因,谁相因,谁可相因,日驰神,日驰神。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芳草遍如茵。旨酒,旨酒,未饮心已先醇。载驰骃,载驰骃,何日言旋轩辚,能酌几多巡!
  千巡有尽,寸衷难泯,无穷伤感。楚天湘水隔远滨,期早托鸿鳞。尺素申,尺素申,尺素频申,如相亲,如相亲。噫!从今一别,两地相思入梦频,闻雁来宾。

  全曲共分三大段,用一个基本曲调将原诗反复咏唱三遍。故称“三叠”。每叠又分前后两段,琴歌开始加了一句“清和节当春”作为引句,其余均用王维原诗。后段为新增歌词,每叠不尽相同,带有副歌的性质,分别渲染了“宜自珍”的惜别之情,“泪沾巾”的忧伤情感和“尺素申”的期待情绪。旋律以五声商调式为基础,音调纯朴而富于激情,特别是后段“遄行,遄行”等处的八度跳进及“历苦辛”等处的连续反复呈述,情真意切,激动而沉郁,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那种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歌曲结尾处渐慢、渐弱,抒发了一种感叹的情绪。

点击搜索与:阳关三叠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