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傩戏文化:》四川芦山庆坛

四川芦山庆坛


芦山县,位于川西雅安地区,史载古为“青衣羌国”。据考,秦代,羌族迫于秦穆公的霸道,从青、甘、陕地区向四川迁徒。其一支“青衣羌”至芦(山)天(全)宝(兴)一带,建国于芦山,号“青衣羌国”。羌民自来勤劳,民风古朴,早期为自然崇拜,后信奉五斗米道。汉樊..

芦山县,位于川西雅安地区,史载古为“青衣羌国”。据考,秦代,羌族迫于秦穆公的霸道,从青、甘、陕地区向四川迁徒。其一支“青衣羌”至芦(山)天(全)宝(兴)一带,建国于芦山,号“青衣羌国”。羌民自来勤劳,民风古朴,早期为自然崇拜,后信奉五斗米道。汉樊敏碑载:“季世不洋,米巫凶虐,续蠢青羌。奸狡并从,陷附者众。”汉代芦山为蜀汉所辖,与藏、羌、苗等少数民族相邻的边陲地区,地理位置甚为重要。据说,此地乃蜀汉名将平寰侯姜维屯兵之地。姜维本羌族,战功卓越,深受“土民”拥戴。姜维殉难后,边民立祠祀记。并筑平襄楼(现名姜庆楼)世代朝祭。芦山地处川西边陲,历史悠久,民风古朴。每年庙会节令甚多,年终又有庆坛酬神之习。因此,当地庆坛酬神的傩戏,亦应运而生。据县志“风俗”中记:“芦邑神会,名目繁多,每年八月十五日,相传为姜伯约尽节之日,全城高塔彩楼四十八座,并奏鼓乐,声震通城,纪念姜侯。”(年终)“又祭坛神。坛神者,秦为太守李冰,隋嘉州刺赵昱也。崇祀之,谓之庆坛。

羌族《释比》·黑虎乡

芦山庆坛有完整的演出程序。由九部分组成:

1、开坛(含灵官镇坛);2、放兵; 3、出土地(此折最多可演七出折子戏);4、请神;5、出倮倮;6、童子请仙娘:7、出二郎(或叫“二郎记”或“二郎降孽龙”):8、踩九州;9、收兵札坛(含灵官扫坛)。

这套程序中,其中1、2、4、8纯系法事仪式,而3、5、6、7、9为有人物、情节,歌舞说唱并重的折子戏。同时,庆坛还有“一折灯一折坛”的习俗。在庆坛程序中,随时可以插演民间灯戏或歌舞小剧。这是,一为顾及主家和观众祈神与观赏的需要。在请神、酬神的同时演出部份民间小戏,达到娱神娱人的双重目的;二为适应庆坛时间的需求。一般庆坛一至三天,大坛时间有的长达七天。小坛演出既定程序即可。若庆坛时问长,则要插演更多的娱人剧目,以适应坛事。

芦山庆坛经常插演的剧目有《请长年》、《裁缝偷布》、《安安送米》、《九流相公》、《张浪子薅豆子》以及对花名、盘歌、数麻雀等歌舞小戏。

芦山庆坛的唱腔,主要由三部份组成。第一部份为“端公调”或叫“神歌腔”,用于开坛,请神等法事仪式。第二部份“胖简筒腔”,用于娱人的灯戏节目。最后一部份是民歌小调,用于花灯、歌舞类演出节目。法事仪式,由锣鼓做节拍伴奏,演出灯戏,小剧目,采用花灯锣鼓或川剧乐队伴奏。

芦山庆坛有官坛与民间坛两类。前者系每年八月十五的“姜庆楼庆坛(原名平襄楼)”,相传此日为姜维殉难日。屈时,全城高搭彩楼、歌舞竟胜。平襄楼内,由地方官主祭,仪式隆重。民间则有“篼篼坛”、“子孙坛”、“野猪坛”等,均属百姓家还愿祈吉或年终酬神活动。届时,由百姓家自主,请坛班庆演神戏,以期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岁岁平安。现在,姜庆楼已作为历史博物馆开放,每年八月十五举行“姜庆楼庆坛”,亦由民间人士筹组,演出节目,祀祭姜维。

点击搜索与:四川芦山 庆坛 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