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建筑与园林:》道教宫观-宗教建筑

道教宫观-宗教建筑


道教宫观古建筑,建筑,清代宗教建筑

清代道教已步入衰颓的时期。这时期的道教宫观一般都比较小,类似白云观、永乐宫、武当山宫观等元明时期的大宗教建筑群绝少出现,大多数是独院式小庙,有些是利用佛教庙宇改建而成的。由于全真道在北方亦渐趋衰落,故道观分布亦是南盛北衰,并多向东南沿海一带人口密集地区发展。

道教面向民间的重要表现是扩充各地居民习惯崇拜的神祉作为道教神祉,如文昌、八仙、吕祖、关帝、天齐王等,在某种情况下,它们比道教的正统神更为重要,甚至为它们单独设置宫观,因为这些神都是凡人持道修炼成仙的,其事迹都是与平民生活休息相关的慈善行为,堪为人间楷模,具有更大的宗教吸引力。例如各地普建的文昌宫、文昌阁是供奉四川梓潼人张亚子,称梓潼帝君,为主宰天下功名、禄位之神,因此得到城镇士绅的崇奉,以繁荣地方文运。东岳庙亦可说是道教的民间化与社会化的例子。东岳大帝即为泰山之神,原为自然神,自宋以来,道家创说东岳大帝是天上主管人间生死之神,也是统帅百鬼之神,所以各地普建东岳庙,而不限于泰山一地。每逢节日,庙内举行庙会,搭建有戏台(有的建有戏台),唱戏酬神,热闹非凡。所以东岳庙又是平民祈福求寿、游乐购物的场所,带有很大的群众性。清代道教宫观另一特点是向市镇城内发展。道教崇尚清静无为、修持成仙,故早期宫观多选址在山林清静之地,结茅清修。如早期道家宣传成道真仙游居之地的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多是著名的山林风景胜地。清代道教更加世俗化以后,为了获得民众的支持,必须在人口稠密的聚居地建观布道。如成都青羊宫、灌县伏龙观、昆明三清阁、宝鸡金台观、天水玉泉观、中卫高庙等,都是清代建立或重修的位于城镇内的大型宫观建筑。即如历史上已形成的道教圣地灌县青城山宫观,在清代时亦从后山区下皇观一带移前几十里,在古常道观一带建立新的宫观区,以便群众朝山礼拜。由此可见,道教面向城镇是为了发展的需要。

四川成都青羊宫斗姥殿

清代宫观虽然建于城镇内,但大部分仍能继承道教崇尚自然的传统,其建筑布局都比较自由,没有固定格式。有对称工整的总体布局,如太原纯阳宫、成都青羊宫;也有依山就势的园林式布局,如天水玉泉观。同时充分利用清代所能达到的技术条件,尽量表现仙人喜欢栖居与飞升得道的构思,建造了层数较高的殿堂,如河北涉县娲皇宫的主殿高达四层。福建上杭文昌阁亦甚高峻,外观为六层,屋顶形式逐层变化,形成灵活优美的整体轮廓。中卫高庙的后半部为一座道观,建于高台基及城墙之上,它利用了高度上的优势,增建了不少三层的楼阁,形成天门、天桥、天池、天宫等天界瑶池的构思,其外观构图亦达到宏伟壮观的气魄要求。表现天居意匠最常用的手法即是利用地形,增设三天门。如昆明太和城、天水玉泉观、江陵元妙观、安徽齐云山等道观皆运用了这种手法。

清代道教宫观中的佛道混合的趋向更为突出。为争取平民的信奉,往往在宫观内增加相当多的佛教内容,或者与佛教寺院混构。这类建筑有的以佛为主,兼有道教内容,如佳县白云山庙;有的佛道兼半,各成系统,如中卫高庙;有的是释、道、儒三教合流,信仰内容混合布局,如浑源悬空寺。

清代宫观建筑的装饰意味也明显加强,雕塑手法应用更为普遍。南方宫观的外观造型更经仔细推敲,翼角纷叠,脊饰华丽,更注意建筑物的观赏性。清代道教宫观建筑艺术在小巧、自由、灵活、细腻的风格创造上,较其他宗教建筑更有成效。

1 11月

点击搜索与:古建筑,建筑,清代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