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在湖北均县(今丹江口市)境内,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据道书称,真武大帝在此修炼成功“飞升”,所以历来就是道教的名山胜地。唐代,山中开始建造道教祠宇。明初,明成祖朱棣声称,他起兵南下夺取政权因有北方之神真武大帝阴助而取得成功,为了报答神佑,在武当山大兴土木,建造道教宫观。永乐十年(1412年)从南京派遣工部侍郎等官员率领军工民匠二十余万人,历时十一年,建成了八宫、二观、三十六庵等建筑群。其中“宫”的等级最高,规模最大,“观”次之,“庵”又次之。这一大批建筑都沿着溪流峡谷自下而上展开布置,从均县城内开始,到天柱峰最高点,一路都有宫、观、庵、庙,形成长约60公里的参拜路线,最后到达真武大帝所居的金顶“紫禁城”。工程完成后,明成祖赐名“大岳太和山”,选道士二百人供洒扫,道士九人为提点官,主管山上各处祀事,又赐田277顷以资赡养。
各宫观中以玉虚宫规模最大,占地6公顷余(370米×170米),由三路院落组成,中路轴线上布置桥、门四重、碑亭、殿二进,层次深远。此宫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毁于火灾,现仅残存有部分碑亭、宫门及门、殿基址。
武当山保存的明代建筑有石坊“治世玄岳”坊、遇真宫、天津桥、紫霄宫、三天门、太和宫、紫禁城、金殿等。
湖北均县武当山的“治世玄岳”坊紫霄宫是武当山上较大的宫观之一。整个建筑群坐落在一片台地上,背倚峻岭,门屋殿宇依山层层向上布置,前有山门龙虎殿,殿内有青龙、白虎两神君像,门内依次是左右碑亭、十方堂、紫霄殿、父母殿等建筑。紫霄殿是宫内正殿,立于二层高台之上,气势开阔挺拔。殿屋面阔五间,重檐歇山顶,下檐用五踩重昂斗拱,上檐用七踩单翘重昂斗拱。殿内供玉皇大帝神像。
武当山紫霄宫的紫霄殿武当山主峰天柱峰环山建有1.5公里长的石城墙,四面设门,名为紫禁城,城内峰顶最高处有永乐十四年(1416年)所建金殿,是一座仿木构式殿堂,构件用铜铸镏金后拼装而成。殿的通面阔5.8米,三开间,通进深4.2米,下檐斗拱七踩单翘重昂,上檐斗拱九踩重翘重昂,斗拱排列丛密,明间达到九攒,装饰化倾向十分明显。此殿虽小,规格却很高,工艺精致。殿的柱枋、斗拱、彩画、门窗、屋面瓦兽都认真模仿木构建筑式样,可视为明初官式建筑的范本之一。殿内供真武大帝披发跣足铜像,像前有玄武(龟蛇合一)、金童、玉女、水火二将铸像。殿后有父母殿。这组象征真武神居的山顶城堡,掩映于云雾缭绕之中,极具诱人的神秘色彩。
金铜的武当山金顶1 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