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是藏族传统文化的基础,对中国西藏的政治、经济、教育、生活与习俗诸方面,均有深刻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就是通过寺庙产生的。
西藏寺庙最早建立于公元8世纪。约在公元779年,在吐蕃王赤松德赞亲自主持下,历时12个春秋,桑耶寺建设完工,这是藏传佛教史上的第一座具有真正意义的寺庙。桑耶寺的建立,显示了佛教势力的上升。由于赤松德赞贱民纵僧,引起了民众的广泛反感。赤松德赞去世后,佛教遭到了压制。至9世纪末, 西藏历经百余年的战乱,民众强烈要求社会安定,恢复生产。奴隶制度的解体,封建农奴制的形成,也需要建立新的统治秩序,佛教再度兴起。
1054年,从印度来西藏讲法的佛学大师阿底峡病逝。1076年,在古格王的主持下,托林寺举办了纪念阿底峡的“火龙年法会”,规模盛大,显示了佛教的复苏与中兴。会后,各地寺庙便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
藏传佛教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产生了不同的教派,各教派都建有自己的寺庙,如宁玛派先后于16世纪晚期在拉萨附近建立多吉扎寺,17世纪中期建敏珠林寺,两寺后来成为西藏宁玛派两个支系的发源地。噶丹派为藏传佛教后弘期产生的一个教派,1054年建热振寺,并以此为基地形成噶丹派,后又建立了博多寺、怯喀寺、基布寺,并兼并了一些小寺庙,形成了辖区广阔的寺院集团,后因此教派消失得早,保存下来的寺庙也不多,日喀则的纳塘寺可算代表之一。纳塘寺兴盛时有3000余名僧人,13间经堂。其印经院是藏区三大印经院中最早的一座,珍藏大量藏文印版和佛经手抄本,分别于1732年、1742年刻印完成的一套大藏经是西藏最早的刻版,《甘珠尔》据传则是格鲁派唯一正统的版本。
萨迦派是以昆氏家族为中心形成的,9世纪初,贡觉杰布脱离宁玛派,1073年在萨迦地方建萨迦寺,逐渐形成萨迦派。所谓“萨迦”藏语意为白色或无色,此寺建在白土山附近,故称“萨迦寺”。由于萨迦寺墙壁上涂满青、白、红三种颜色,又俗称“花教”。1449年建立的哲域结蔡寺是萨迦派晚期的重要讲经场所。噶举派俗称“白教”,分支众多,每个分支教派也都有自己的寺庙。帕竹噶举1351年建立的泽当寺是格鲁派兴起前的著名大寺。1410年藏历二月初五日,宗喀巴主持建立的甘丹寺举行了开光典礼,于是,以宗喀巴为首的新教派━━格鲁派形成,俗称“黄教”。1419年宗喀巴圆寂后,名徒济济,格鲁派势力更加壮大,建立了大量寺庙。绛央却杰于1415年建立哲蚌寺,全名“吉祥米聚十方尊胜洲”。哲蚌意为米聚,象征繁荣。1418年,绛央却杰赴明朝见永乐皇帝,用所获赏赐建立了色拉寺。色拉意为玫瑰,即“野玫瑰园寺”,正式名称为“色拉大乘洲”。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合称前藏三大寺。1447年,根敦朱巴在日喀则建立扎什伦布寺,意为“吉祥须弥”,此寺后为历代班禅所掌管。三大寺中,甘丹寺因宗喀巴亲自传播经典,奠定了显密二宗圆满的教法基础,成为格鲁派佛学研究中心。哲蚌寺因寺主扎希贝丹出身豪门,与帕竹政权关系密切,实际上成为格鲁派掌权机构。格鲁派另一重要人物根敦嘉措为格鲁派寺庙的发展及管理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死后,一个帕竹官宦人家的儿子索南嘉措被认定为转世灵童迎入哲蚌寺。格鲁派正式推行转世制度,从此有了达赖喇嘛的称号。索南嘉措追尊根敦朱巴、根敦嘉措为第一、第二世达赖喇嘛,他本人则为第三世达赖喇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