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舞蹈:》陕北的“百面锣鼓”和“撞神楼”

陕北的“百面锣鼓”和“撞神楼”


陕北的“百面锣鼓”和“撞神楼” 来源网络 | 时间: 2019-03-24  | 文章来源: 来源网络 对于汉民族来说,春节是一年中最为隆重的传统民俗节日。无论是在漫天飞雪的塞北,还是在鲜花怒放的南国,人们怀着对新一年获得吉祥、昌盛的无限期盼欢..
陕北的“百面锣鼓”和“撞神楼” 来源网络 | 时间: 2019-03-24  | 文章来源: 来源网络

对于汉民族来说,春节是一年中最为隆重的传统民俗节日。无论是在漫天飞雪的塞北,还是在鲜花怒放的南国,人们怀着对新一年获得吉祥、昌盛的无限期盼欢度着整个节日。春节是汉族民间唯一一个节期最长的传统节日,它的长度可由一般的三、五天,半个月或延续到整个正月。在这漫长的农历新年期间,何时自家团聚;何时走访亲友、相互拜年恭贺新春;何时聚集临近村寨举行集体庆典与民间文艺活动、何时达到节日的欢乐的顶峰,仍都按照自古以来约定俗成的规矩在延续,而形成了春节期间层层推进的节日庆祝高潮。

在春节期间的民间,至少要举行两次隆重的集体庆典活动。首次庆典活动一般设在初五之前,从清晨开始,主办庆典活动村镇的民间“秧歌队”,便敲锣打鼓地开始走街串巷。他们要特别绕经预定联合举行活动的各个村镇,将各村表演队伍一一吸纳,组成浩浩荡荡的歌舞人群向集会地进发,欢庆新春的到来。

汉族春节中的另一次传统节日,则为正月十五的“上元节”。这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日。圆月,是汉民族合家团圆的象征。在正月的皎洁月光下品尝圆圆的“元宵”,寄托了各家祈盼年年团圆的心愿。因这天家家要吃元宵,所以这天也叫“元宵节”。而自古“上元节”有邀请各路神仙下凡,在月下与民同乐的传统,但又惟恐村路崎岖、灯光暗淡影响了神仙降临,因此人们便想出了各村各户扎做灯笼悬挂于街巷,为神仙照路的主意。从此,正月十五扎挂各式彩灯便成了规矩,使这一日又称为“灯节”。

一般地区,“灯节”是春节庆典中气氛最热烈、形式最多样、游乐时间最长的最后欢庆,所以人们把最后的欢庆排满了整个的白天与黑夜。白天一般仍是群众性的闹“社火”和文艺表演,但各地区正月十五的庆典内容和形式却大相径庭。这里,特别提及的是只鲜见于陕北韩城县的几项活动。

其一,是充满元代鼓乐遗风的“百面锣鼓”。

地处渭北高原,东临黄河与山西省对峙,有着悠久历史与长期为兵家争战之地的韩城,由于世代的边塞烽烟,使春节“社火”有着特殊的个性。

就拿“灯节”清晨浩荡的“秧歌队”来说,向来被人们尊崇的龙、狮几乎被排挤到了陪衬地位。而队伍的最前方,竟是由一名扮成古代“开山”神模样,脚踏近一人高的高跷、红袄绿裤、手持长长“响鞭”的人物,边走边向左右频频啪!啪!挥鞭,来打通拥塞的街巷。随后紧跟着一身穿镶边左衽红大衫与红裤、头顶元代“官帽”,面戴红脸、绿鼻,呲牙凹眼面具,手提响锣的“开道者”

,引导着成对“肃静”、“回避”大牌、刀枪剑戟百般兵器和十余面各色手绣龙凤大幡旗所组成的仪仗队,走上了清水泼街,黄土垫道的街巷。当时庄严、肃穆的气氛,在节日中真数少见。然而,节日必然还是欢乐的。仪仗队之后,只见两名老艺人各手持“花杆子”,相对边跑边舞于街巷之中。随摇落舞动“花杆子”的指挥,似从天而落的锣鼓声震耳欲聋。这威震山河的乐声,来自舞于牛车上五名鼓手表演的“鼓舞”;来自手持“大铙”、“大锣”成相对两列,侧身缓步做行进表演的《百面锣鼓》。奇特的是,所有鼓手服饰,全然是清一色的黑色斜襟长衫,穿右袖、露左臂形如蒙藏大袍,扎腰带;一色青黛鞋裤,头戴元代宫廷官帽。“秧歌队”中出现这种非汉式的服装,真可谓韩城一绝。其原因要追溯到韩城曾为元代西北重镇,戍边鼓乐和大型庆典当时都须以蒙族习俗行事而沿留至今,使《百面锣鼓》的不少曲段仍具元代遗风。此外,在老艺人手摇长7米“花杆子”,反复交叉奔跑指挥于街筒乐队之中,除指挥乐曲和舞蹈造型达到协调统一外,还有予示着新春伊始、万象更新的含意。

其二,是韩城的“撞神楼”。

“铛,铛,铛!”一阵急锣压倒了所有的喧闹声,人们的视线被推向了远处的街筒子——被暂时划出的空场,只见分别为不同村镇,供有神像的两乘小轿 —“神楼”,已各自东、西相对地飞奔起来。除抬“神楼”飞跑的几名壮汉外,每座“神楼”两边前杠上,各站立一名戏曲武生打扮的青年男子 ,一手攀“神楼”,另一手高举彩色小旗在疾驰的“神楼”上表演武术动作。

随着伴奏锣鼓的急、缓,相对往返于街筒的两座“神楼”,在各自选择的“直线”或“之字形”路线下,抬轿人或以左右摇摆的“晃轿”,或以前四后三的“颠轿”等舞步,或以迅疾地奔跑,以炫耀各队的技艺。

“撞神楼”顾名思义使人想象到十分激烈和竞争性活动,而且可能带有一定的惊险性。刚开始,两座“神楼”争先恐后的奔跑速度难分高低,但不久一乘“神楼”一改刚才的奔跑路线,突然拐弯采取以阻挡对方前进的战术,企图夺得胜利。此刻,被阻“神楼”岂能容忍,便怒不可遏地撞了过来。幸而在总指挥尖锐的哨音下避免了冲撞事故的发生。

为何“神楼”之间要发生冲撞?原来这是出于在过去,各大村镇都有自己的庙宇,供奉着当地人们认为最重要的神灵。而每当庙会、年节或旱落灾害时,邻近村镇的人们都将抬着自己供奉神灵的“神楼”或“龙王”走街串巷进行游行祭祀。不同村镇的人们窄路相逢时有发生,那么哪村的神灵应该让路于对方?如果抬着的是“龙王”,那更是糟糕,“龙王爷”只有一个,哪村的是“真龙”?谁也不会谦让,矛盾越发激烈下的唯一办法就是“夺路”而去。因此就出现了“撞神楼”的举动。“撞神楼”的一旦发生,便会造成两败俱伤甚至物毁人亡的后果。后来,人们为避免狭路相逢,都事先约定好“游神”路线。解放后,人们把“撞神楼”作为一种喜庆、节日时的娱乐活动,而在飞跑时的“夺路”,走“之字形”的技巧表演,以致佯装的“相撞”,都不过是男性抬“神楼”者在炫耀自己的力量与杠技的方式,以此换来四方的声声赞美罢了。

来源网络

点击搜索与:撞神楼,民族民间舞蹈,百面锣鼓,陕北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