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古典园林文化:》松柏园林中的情感载体-园林记趣

松柏园林中的情感载体-园林记趣


松柏园林中的情感载体园林记趣

中国古典园林广泛采用诗画艺术习用的比拟、联想等艺术手法,借花木的自然生态特性赋予人格意义,借以表达人的思想、品格和意志。植物作为人们情感的寄托,或寄情于景,或因景而生情。所谓“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宋?秦观《淮海集》卷十《春日》),是人们重要的情感载体,极大地丰富了园林的抒情性;植物更多地是用来比喻人的社会属性,这些花木,各含特殊的文化意义。中国园林中,作为情感载体运用频率最高的要数松、梅、竹、荷了。

松柏苍劲挺拔、蟠虬古拙的形态,抗旱耐寒、常绿延年的生物特性,常被人们作为保持本真、坚强不屈、永葆青春的意志和体魄的比况。《礼记?礼器》:“其在人也……如松柏之有心也……故贯四时不改柯易叶。”孔子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著名格言,《庄子》谓“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知松柏之茂”。西晋的左思以“郁郁涧底松”自比寒族孤直之士的被压抑,东晋陶渊明“抚孤松而盘垣”,感到欣慰。六朝经常用松的形象来品评人物、形容人的神姿,如《世说新语》中称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或云“萧萧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云:“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如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李白欣赏嵇康孤松独立的风姿,他在《襄阳歌》中说:“清风朗月不须一钱买,玉山自倒无人推。”成为退思园九曲围廊上窗塑“清风明月不须一钱买”的依据。

松柏作为正义神圣的象征,成为中国园林文化精神中永恒的审美意象。

拙政园“得真亭”即取《荀子》文意 “桃李茜粲于一时,时至而后杀,至于松柏,经隆冬而不凋,蒙霜雪而不变,可谓得其真矣。”赞美“松柏有本性”(魏刘桢《赠从弟》)的傲岸品格。狮子林“古五松园”,前之古柏树,象征独立天地,风骨长存。留园“古木交柯”,门宕上镌刻“长留天地间”砖刻点题,明代廊边有古柏一株,后花坛古柏边长出一株女贞,与古柏缠绕连理。

“风入寒松声自古”,松风传雅韵,成为松树又一特征。听松风也就成为文人雅士的风雅之举。《南史》载“山中宰相”陶弘景“特爱松风,庭院皆植松,每闻其响,欣然为乐”。陆游心领神会 “陶公妙诀吾能会,但听松风自得仙。”(陆游《松下纵笔》)

松石间意,便若神仙中人。苏州园林中专为听松风的景点有拙政园“松风水阁”,横额为“一亭秋月啸松风”;怡园有“松籁阁”,阁边都植松。“万壑松风酒一壶”,何其潇洒。

松柏也成为永垂不朽的象征。松柏苍老盘曲的树干,树龄长逾千年,木质不易遭虫害和腐烂,象征坚毅、高尚、长寿和不朽等。“松柏为百木长也而守宫阙”,为长生的象征。据传,晋荥阳郡南石室中,隐居着一对夫妇,室后有孤松千丈,这对夫妇年岁数百,死后化为双鹤,绕松而翔,故有“松鹤延年”之说。日本园林的“仙岛”,就以松树象征长生不死。松柏常常作为“寿”的象征出现在园林铺地的图案中。

松柏枝繁叶茂,新枝茁壮,旧枝不凋,新枝被称为“子孙枝”,苏轼有“庭松应长子孙枝”的诗句,因此有子孙兴旺、绳其祖武的寓意。《诗经.斯干》篇作为新屋造好以后颂祷之歌,其中有“如竹苞矣,如松茂矣”之句,《诗经.小雅.天保》中有“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等句。网师园女厅前门楼砖雕“竹松承茂”正为此意。(曹林娣)

 

《苏州日报》

点击搜索与:松柏园林中的情感载体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