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谷雨之间,是牡丹开放的季节。《本草纲目》载:“牡丹以色丹者为上,虽结子而根上生苗,故谓之牡丹。”
牡丹有多种别名,各有原由。牡丹与芍药花形相似而干为木质,又谓之木芍药,古时牡丹、芍药统称芍药,自唐以后始分为二。牡丹苗似羊桃,夏季开白花,秋季结实圆绿,冬季实为赤色,凌冬不凋,根似芍药,肉白皮丹,故名百两金。唐朝开元盛世,牡丹始盛于长安。据传,有一次唐玄宗在内殿观赏牡丹时,问及牡丹之诗何者为首,陈修已奏曰,当推李正封,其诗有句“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牡丹自此便有“国色天香”之称。唐代刘禹锡诗云:“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色、姿、香、韵俱佳,故《本草纲目》称:“群芳中以牡丹为第一,故世谓‘花王’。”唐诗有“翠雾红云护短墙,豪华端称作花王”。唐徐夤赞“万万花中第一流”,唐时王公贵族以观赏牡丹为热,“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白居易)。牡丹花姿美,花大色艳,富丽堂皇,雍容大度,欧阳修赞“天下真花独牡丹”,故有“富贵花”之号。长期以来,牡丹成为富贵、繁荣昌盛的象征。
牡丹还颇具风节操守。“洛阳花”是牡丹的别名,据《事物纪原》记载,谓唐武则天冬月游后苑,下令百花开放,惟独牡丹不畏强权,没有开花,遂被贬洛阳。“强项若此,得贬固宜”。李渔《闲情偶记》曰:“是花皆有正面,有反面,有侧面,正面宜向阳,此种花通义也。然他种犹能委屈,独牡丹不肯通融,处以南面即生,俾之他向则死,此其肮脏不回之本性,人主不能屈之,谁能屈之?”
牡丹自古以来就是传递爱情的使者,《诗经》中热恋的青年男女就相互赠以芍药。李白曾写《清平调词》三章,借吟牡丹来赞杨贵妃的美貌,第二章曰:“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据李睿《松窗杂录》载,“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得四本红、紫、浅红、通白者。会花方繁开,上乘照夜白,召太真妃以步辇从。诏特选梨园弟子中尤者,得乐十六色。李龟年以歌擅一时之名,手捧檀板,押众乐前,欲歌之。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遂命李龟年宣赐翰林学士李白进《清平调词》三章。”传为美谈。
牡丹花品甚多,明王象晋的《群芳谱》记载多至180余种。全国有500多个品种。现有的名品很多,皆锡以嘉名,如“二乔”、“仙女妆”、“天女散花”、“昭君出塞”、“娇容三变”、“酒醉杨妃”等,皆冠之以历史上的美女和传说中的仙女名。另如流溢着珠光宝气的富贵名,如“一品朱衣”、“婴珞宝珠”、“冠世墨玉”、“黑海金”等。姚黄和魏紫原是宋时洛阳姚、魏两姓氏所培育的两个优良牡丹品种,一直流传至今,被分别冠以“花王”和“王后”之名。其他有“洛阳红”、“状元红”、“首案红”等。
隋炀帝在洛阳建西苑,诏天下进奇石花卉,易州进牡丹二十箱,植于西苑,自此,牡丹进入了皇家园林。由于牡丹被视为“富贵、吉祥”之物,含有“兴隆、发家”之意,故千余年来大量用于园林之中。苏州园林中绘有雍容牡丹的花瓶、花盘、花缸,置于室内、案头、几上,几乎随处可见。园林厅堂裙板、铺地、砖雕门楼、砖雕桥面上都刻有牡丹图案,牡丹与其他吉祥植物图案的组合也大量出现在园林的雕刻中:如牡丹与芙蓉、牡丹与长春花表示“富贵长春”;牡丹与海棠象征“光耀门庭”;牡丹与桃表示“长寿、富贵和荣誉”;牡丹与水仙是“神仙富贵”的隐语;牡丹与松树、寿石又是“富贵、荣誉与长寿”的象征;牡丹还常与荷花、菊花、梅花等画在一起,象征四季,牡丹代表春天所开的花。
牡丹在苏州园林中,有孤植、丛植、片植。成为构景的重要内容,每每用歌咏牡丹的名篇立意,如网师园用李白的《清平调词》三章之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千古绝唱立意,名之为“露华馆”。拙政园的“绣绮亭”,取意唐杜甫“绮绣相辗转,琳琅愈青荧”诗句意,亭在黄石假山之顶,形容国色天香、芳艳绝美的牡丹和绿萼红苞、香清品高的芍药,景色优美如绣绮。园林实物组景中,牡丹与海棠、玉兰配合,象征“玉堂富贵”等。苏州园林中还筑有古雅的牡丹台。明文震孟《长物志?花木?牡丹》中说:“用文石为栏,参差数级,以此列种。”如留园有明代的牡丹台,尤其难能可贵,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动物图案,古朴可爱。
牡丹自秦汉时就以药植物载人了《神农本草经》,至今已有两千年历史了,牡丹根皮含有丹皮贰、芍药贰、丹皮酚、苯甲酸等成分,可以入药。牡丹花瓣还可蒸酒,牡丹露酒味正香醇。牡丹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进入了文学领域,宋代开始出现了牡丹专著,此后,歌咏牡丹的名作不胜枚举。南北朝时,北齐杨子华画牡丹,自此,牡丹又走进画学艺术领域。所以,牡丹文化兼容了哲学、宗教、文学、艺术、药学、植物学、民俗等文化,牡丹所提供的文化信息,符合宇宙间的“文化全息律”。(曹林娣)
《苏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