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是将自然山水浓缩于住宅之中,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空间的杰作;是园宅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创造;是可居、可游、可赏的人类理想家园。园必有宅,宅多有园,已成为吴文化的一种生活和居住模式。作为苏州园林杰出代表的拙政园,同样是园宅相映、人境壶天,给人以无穷的美感。
拙政园的住宅部分坐落在园的南面,分成东、西两部分,呈前宅后园的格局。如今,其东部住宅是我国第一座园林专题博物馆―――苏州园林博物馆的馆址,西部住宅为现苏州博物馆馆址。
拙政园初建园时,“广袤二百余亩,茂树曲池,胜甲吴下”(康熙《长洲县志》)。其后数百年间,曾一分为三又三合而一,沧桑变迁屡易园主,但住宅部分位于园南的格局始终未变,园宅结合的家居形式始终未变。
从史料上可以看到,清初钱谦益与柳如是曾借居西部住宅内曲房,嘉庆、道光年间潘师益与其子在东部住宅营构瑞棠书屋。咸丰十年(1860)两宅及花园均为太平天国忠王府,以后又先后为江苏巡抚行辕、八旗奉直会馆等。1920年左右东部住宅被售于李鸿章之侄、清末云贵总督李经羲,西部住宅其时属奉直会馆及补园所有。至今两处住宅仍存当年旧貌。
东部住宅是坐北朝南典型的苏州住宅,建筑纵深四进,有平行的二路轴线。主轴线由隔河影壁、船埠、大门、二门、轿厅、大厅和两进楼厅组成。重门叠户,庭院深深,面阔五间的一间间厅室,衍伸出长长一串景深,铺张了几百年来家庭礼仪的空间规程。东侧轴线安排了鸳鸯花篮厅、花厅、四面厅、楼厅、小庭园等,是当年园主人宴客、会友、拍曲、清谈之所。建筑前后布置山石花木,幽静雅洁,为宅中最富生趣部分,是居室与游赏景观相互渗透、巧妙组合的典型实例。
西部住宅有平行的三路轴线,纵深五进,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有影壁、大门、仪门、正殿、后堂、后殿等。东、西侧路轴线也各有千秋。
园林美感的享受,是在舒适的园居生活和园游活动过程中获得的。这种美感享受在于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乃至整个身心的舒适。园林最高的审美境界―――意境,只有在满足这一条件下才能得以产生。园宅不可分割的统一性,正是苏州园林的价值所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拙政园等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一条很重要理由,就是这些园林具备良好完美的居住条件,体现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执着追求。园宅一体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同时它也成为苏州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明清时期苏州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钱怡)
《苏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