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昆曲艺术:》何祚庥与振兴昆曲-迎仙客·人物

何祚庥与振兴昆曲-迎仙客·人物


何祚庥与振兴昆曲何祚庥,昆剧迎仙客·人物
何祚庥是我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曾参加我国核武器的研制,是我国核武器理论开拓者之一,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一股封建迷信狂朝在中国悄然兴起,“水变油”的鬼把戏不知迷惑了多少人,何祚庥凭着科学家的良知道义,愤然挺身而出,无情地揭露它的荒谬性和危害性,赢得了一片赞誉;他也是最早发现“**”的虚伪性欺骗性,并上书中央,要求政府乘早严厉制止其非法活动的科学家。正是由于他的仗义执言和敢作敢为,使他获得了“科学斗士”的美誉。

?作为一个成就卓著的科学家,他对社会的贡献不仅仅表现于此。正如爱因斯坦热衷小提琴,奥本海默精通诗歌创作一样,何祚庥自幼特别喜好昆曲,这个爱好自始至终一直没有改变。说来也巧,他的这种雅趣使濒临衰落的昆山腔又再次得以复兴;一个科学家促进了一个剧种的兴盛,一时传为文坛佳话。

?

?何祚庥从小随父母经常上戏院,观摩戏曲表演,培养了他对中国传统戏剧的良好的鉴赏力和评判力。在中学读书时,课余时间他爱好博览中国古典名著,如《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等。除精心浏览外,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对中国现当代作家的作品也有很高的热忱,科学研究之余,时常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记事必提其要,纂言必钓其玄;恒兀兀以穷年,焚膏油以继晷。这在中国当代科学家的行列里也是不多见的。

?1956年,时年29岁的何祚庥在中宣部科学处工作。某一天的晚饭后,他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惯外出散步,路过北京的长安大戏院。他信步踱上台阶,忽然他看见告示牌上预报今晚将要上演昆曲《十五贯》!生于上海长于江南水乡的何祚庥,不禁眼前一亮,心里想,昆曲——素有“美文”之称的古老剧种,久违了!何祚庥急急忙忙买票进场,到了场内,使他大吃一惊,剧院里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十位观众。青年科学家很是为昆曲遭到人们冷落而愤愤不平。看完全剧,又使他惊愕不已。《十五贯》剧本结构紧凑缜密,语言简洁流畅,演员表演技高一筹,剧中认为如况钟,娄阿鼠等艺术形象,栩栩如生。他如痴似醉,深深地为艺术家精湛的表演技巧所吸引。何祚庥是一名特殊的观众,科学工作培育了他严谨的风格和见微知幽的洞察力。昆曲的精彩演出,给了他极大的精神满足。但冷冷清清的剧场,使他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第二天一到处里上班,完成了手头工作后,他立刻向胡绳及林默涵等文艺理论家汇报情况;并对《十五贯》给以高度评价,明确建议胡林:象《十五贯》这样历史悠久,表演体系娴熟的地方戏曲,应当得到文艺界的重视,我们也应该根据昆曲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的挖掘,使之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

?胡绳及林默涵都是造诣很深的文艺理论界泰斗,经何祚庥的鼓劲,也觉得有必要亲自出马,一睹庐山真面目。看了《十五贯》以后,他们都一致赞不决口:何祚庥上报的文艺信息准确无误。紧接着,他们有组织中宣部的机关人员集体欣赏,并延请中央领导同志前去欣赏。一时间,在京城掀起了一阵《十五贯》的浪潮。毛泽东主席曾两次亲临现场观摩《十五贯》,也是推崇备至,赞语迭迭。

?《十五贯》经过何祚庥的发现和推荐,终于引起了高层领导的关注,从而扬名北京,开始逐步走向全国。

?后来,《十五贯》还被译成六种外国语言,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作,介绍给世界各国的戏剧读者。《十五贯》剧团还多次应中国外交部的邀请,到国外做多场演出,引起观众强烈凡响,轰动了外国剧坛。

?趁着共和国百废待兴的大好形势,抢救发掘“昆山腔”的工作,也在各逐次展开;一大批昆剧院在全国各省市纷纷建立。起源于元代流传达六百年之久的“昆腔”,在式微多时之后,又获得了新生,迎来了她明媚的春天。

?来源网络 102年9月28日

?

点击搜索与:迎仙客·人物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