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剧昆剧兼演的江苏省苏州昆剧团成立于一九五六年,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能够演出昆剧的戏曲团体之一。她的前身是由民间剧团民锋苏剧团改建的苏州市苏剧团。在《十五贯》“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掀起昆剧热潮的一九五六年,这个苏剧、昆剧兼演的剧团几乎立即就改制成功,定名为江苏省苏昆剧团。
?一九六○年初,因满足江苏省省会南京的演出需要,从苏州抽调部分人员,又有省戏曲学校评弹班、目莲戏班的部分毕业生加入,组建了江苏省苏昆剧团南京分团,仍是苏剧、昆剧兼演。与此同时,苏州母团以苏剧老演员以及苏、昆兼演的继字辈演员,加上新招的承字辈学员,并苏州市戏曲学校苏昆班毕业生,于一九六○年底分为三个能够独立演出的分团,一团以苏剧老演员为主专演苏剧,二、三团由青年演员及学员组成,苏昆兼演。
?
?一九七二年南京团回到苏州,与原苏州团部分演员合并恢复江苏省苏昆剧团建制。一九七七年原南京团大部分人员又调回南京筹建江苏省昆剧院,原苏州团大部分人员仍留在苏州,剧团改名为江苏省苏剧团,但仍坚持苏剧昆剧兼学兼演的方针不变。及至一九八二年又复名为江苏省苏昆剧团原名。
?关于继字辈
?苏州是昆剧的发祥地,是昆剧创作研究的中心,优秀的昆剧演员几乎全部出自苏州,因此,战乱后历史把昆剧人才的培养再度聚集于此——这一点其实并不奇怪。为了扶持和培养昆剧的接班人,剧团开始招收新学员,并于1953年为剧团的第一批学员正式命名为继字辈演员,共计43人。
?继字辈演员得到过最好的艺术指导,许多著名艺人、曲家都应邀来苏踏戏,教师与学生的人数几乎是一比一,师资力量之雄厚是前所未有的。
?继字辈演员在专业知识技能之外,还接受了以古汉语、文言文为主的文化课和以掌握简谱、工尺谱为主的音乐课的学习,在良好的教学条件、频繁的舞台实践中继字辈演员迅速成长起来。
?今天,继字辈演员除张继青以高级知识分子、艺术家的身份仍在江苏省苏昆剧团担任领导工作外,其余的全部都从各单位退休下来,但实际上,他们是“退”而不“休”,又转入重建后的昆剧传习所任教,为昆曲艺术的传承发挥余热,并以各种方式继续他们所热爱的昆剧事业。
?关于承字辈
?承字辈的命名始于1959年,延自1966年以前陆续招收的学生都以承字排名。他们一直与继字辈演员同堂学艺,同台演出,这一代演员如今大多在五十岁左右,正值壮年,作为建国以来培养的第二代演员,为了昆剧的传承,大家积极的参加学习和培训,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传承昆剧的历史使命。
?关于弘字辈
?文革结束后,昆剧急需补充新生力量,苏昆剧团于一九七七年招收学员,他们就是现今的弘字辈演员。弘字辈有幸赶上了俞锡侯、徐韶九、贝焕智等老一辈曲家传授念唱,沈传芷老师和薛传钢老师退休后回到苏州定居,弘字辈得到他们的传授更多。
?重建后的昆剧传习所,前后办了十一期学习班,弘字辈们当然全体都参加了。接着中央文化部昆剧指导委员会培训班在苏州举办,因为占尽地利之便,弘字辈又得到了全方位的训练和提高,因此,弘字辈演员具有比较扎实的功底。
?现在,他们大都三十多岁,正值一名昆剧演员的黄金年龄,随着继字辈演员的退休,他们挑起了大梁,成为苏州昆剧院的中坚力量。
?关于扬字辈
?一九九八年,苏州艺术学校苏昆班毕业生分配到团,他们排名为扬字辈,这是苏州自一九五三年以来培养的第四代演员,其中不乏优秀者。现在他们在前辈们的关怀下正继续接受培训,有意识地增加他们舞台实践的机会,使之能够更深入地领会传统昆剧剧目在舞台表演方面的精髓,从而尽快地成长起来。
?原载《苏州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