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昆曲艺术:》扬州戏迷:唱热昆腔雅韵-喜春来·曲讯

扬州戏迷:唱热昆腔雅韵-喜春来·曲讯


扬州戏迷:唱热昆腔雅韵扬州喜春来·曲讯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6月13日晚上,在扬州汶河北路一间简陋的会议室内,伴着婉转的竹笛声,一群昆曲爱好者正在拍板轻歌。这是非典过后,扬州广陵昆曲学社恢复开展的首次周五免费教唱活动。

?记者在现场看到了1多位老中青曲友,他们唱者陶然,听者沉迷。用心去听,昆曲曲调深深浅浅,一唱三迭,高处甜美脆亮,低处缠绵悠长,连记者这个门外汉也被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感染。

?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素有“百戏之祖”、“戏剧活化石”之誉。101年5月,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个喜讯同时也昭示着昆曲濒危的处境。中国昆剧研究会会员、扬州昆曲工作室主任朱祥生介绍说,昆曲在全国仅有6个专业剧团,从业者约800名,号称“八百壮士”。振兴昆曲光靠剧团是不够的,还要靠业余曲社。全国现有500多名昆曲曲友,广陵昆曲学社就有51名,占了十分之一。

?为了让昆曲这门古老的艺术能够薪火相继,作为广袤苏北大地上唯一的昆曲社团,从今年2月起,广陵昆曲学社选择每个周五的晚上,对有兴趣的年轻人实行免费教唱。1岁的严兰是扬州大学的学生,因为学曲时间不长,她唱得还不太好,但她说会坚持学下去。“现在昆笛一响,我就有一种沉醉的感觉”,她告诉记者。从事客运稽查工作的张荣辉是名古琴爱好者,他说古琴与昆曲都讲究吟、揉,学习起来两者相得益彰。在电脑公司当会计的郜琨是带着4岁的女儿一起来学的,她认为昆曲传递出的意境,正是现代人需要寻觅的一种东西。学社的社长曹华、老曲友朱春华等则对新人们尽心指点,他们说这里没有专业老师,就是老的教、新的学,这样一茬茬地传承发展下去,绝不能让昆曲变成绝响。(刘玉琴)

?新华日报103年7月3日

?

?

点击搜索与:喜春来·曲讯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