翘首以待的花轿终于抬到了男家大门口,婚礼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新娘下轿入门的一瞬间,各地不同的风俗,组成了—幅幅绚丽多姿的风俗景象,异趣纷呈。
火炮接入门,这是广西永福一带新娘入门的风俗。三声鞭炮连天响,男家村里的男女老少喜形于色,一路小跑,把新郎家门口的花轿围得水泄不通。腋窝下挟着大捆鞭炮前来祝贺的人,还络绎不绝。观看新娘的人们把新娘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调皮的小伙子点燃鞭炮使劲往新娘身上扔,新娘被炮声、硝烟熏震得昏头转向,不知该如何回避。多亏机灵的新郎,招呼了一群送亲姐妹挤进人圈。一群花枝招展的姑娘突然出现在放鞭炮的小伙子视线之内,炮声减弱了,机灵的姐妹迅速把新娘抢出人群,引入新郎家的大门。
燎轿入门,这是山东鱼台一带的新娘入门风俗画。花轿一到,在鞭炮声中两位年方及笄的接轿姑娘,一个手端麸子,一个捧着一本书,书中夹着两根葱,迎上轿前立于两旁。此时有一人手拿点燃的稻草火把在轿前烘了一烘,即俗称“燎轿”。然后把上轿时缝上的轿门撕开,接轿姑娘上前一个把书交给新娘,一个往新娘身上撒着麸子,扶着她下了轿,让新娘在轿前准备好的柳木椅子上端坐着,由早已恭候在椅子旁的新娘的族兄或表兄抬着进夫家大门。
跨火入门,这是浙江玉环、温岭等地新娘入门的风俗画。花轿一到男家便把一只火盆放置轿门口,在旺火中撒上一把盐,盐在火中噼啪作响之际,伴娘牵着新娘下轿,跨过火盆,进入大门,俗谓这样可将一切煞气邪气全破除。
跨鞍入门,这是甘肃及北方一些地方新娘入门的风俗画。此俗以甘肃民间最为活泼有趣。花轿到了男家,两个由新郎的亲兄弟扮演的小丑,一个头戴破纸帽,耳挂红辣椒,反穿一件烂皮袄;一个头戴向日葵或西瓜皮帽,身披花床单,脸上都用红、黑墨水和白粉画成大花脸。新娘到了门口,两个小丑前去迎接新娘,嘻皮笑脸地伸出两手向新娘讨见面礼,没有见面礼,休想入门,新娘从容地拿出准备好的见面礼一一小巧灵珑的绣花盒子,(里面可放男子外出所必备之物),俗称“绣花名章盒子”,递给小丑一人一个,这时他们才领着新娘入院门。接着在伴娘的陪同下,随着司仪的唱礼;“新人跨马鞍,一世保平安!”新娘新郎双双跨过早已放置在门口的马鞍,进入大门。山东有些地方则在新娘下轿后即跨过放在轿门前的马鞍,才能入门。
挡煞入门,这是湖南宁乡以及江西寻乌一带新娘入门的风俗画。当地旧俗认为花轿都有煞气,故当花轿到男家时,不能放在地下,只能搁置于大方桌子上,然后请两位厨师来“斩草挡煞”。斩草完毕花轿从桌上抬下地,媒人打开轿门锁,由伴娘扶新娘出轿入门,当地有诗云:
接亲接到槽门口
两个厨于来斩草。
凶神恶煞急归天,
留下人间春意早。
而寻乌一带的挡煞入门又别有一番风情。旧俗男家事先请来一位好命男子,在花轿到后,用剑杀死一只雄鸡,把鸡血洒在大门坎边,并念咒语:“日吉食良,天地开张,陈家儿孙,娶媳归堂。喜!今朝鸾凤和鸣,见他年麟趾呈祥。哒!天煞归天去,地煞归地藏。凡有凶神并恶煞,皆此雄鸡来抵当。”念完,再由伴娘牵着新娘入门。
铺柴入门,这是苏北建湖蒋营一带新娘入门的风俗。在蒋营水乡,迎亲船一靠岸,新娘从岸边到夫家,不论多远也不能脚踩地下走,而只能走一条用芦柴铺成的路。若路甚远,则芦柴采用传递方式一直铺至新郎家门。芦柴之“柴”音谐“财”,取意吉祥发财,新娘通过“生财”之道将财带入夫家。
“挨打”入门,这是广西荔浦一带新娘入门的风俗。花轿到了门口,男家出来两位福命妇人,撑伞扶新娘,身着婚礼服,手拿尺子,乘新娘入门之机轻打新娘头部三下,俗称“显威”,以暗示新娘婚后尊重丈夫,万事注意分寸,然后新郎在前面走,新娘须踩着新郎的脚印随后跟入喜堂,俗称“踩三步”,意示日后夫唱妇随。
吃甜饭入门,这是江、浙一带新娘入门的风俗。在苏州,迎亲队回到了家门,花轿停在门口,新娘新郎及全家上下、亲戚朋友一同吃甜圆子、莲心,以示从今起全家团圆,心连心,生活甜甜蜜蜜,然后新娘入门。在浙江青田,俗谓沙糖饭能使女子定形,故花轿到门口,先由伴娘端一小碗红沙糖拌饭,喂新娘吃一口,方可入门。然后将饭摆在新人床头,到婚后第二天才可端走倒掉,俗称“合同饭”。认为吃了“合同饭”夫妻便可和睦相处,白头偕老,在海盐一带则由婆婆亲手煮一碗糯米甜饭,在新娘下轿时由婆婆喂给新娘吃,据说吃了甜饭,日后婆媳和睦,生活甜美,当地还流传一首吃甜饭的婚歌:
一只郎船摇进浜
青龙冈上来上岸
轿子抬到大门口
掌礼师傅来唱礼
一碗糖饭菱角尖
唇上粘满饭米屑
两边水草乱横横。
敲锣打鼓放炮仗。
准备踏脚红毡毯。
阿婆出来喂糖饭。
又是甜来又是鲜。
伸出舌头只管舔。
这吃甜饭入门之俗的形成,在青田一带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后生每天上山砍柴奉养老母。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雪,后生照样到山上砍柴,他把带的午饭挂在树叉上。吃饭时发现树叉上的饭竟热气腾腾,像刚蒸过一般。从那以后几天都出现这样的怪事。有天后生留意察看,发现是一只老虎变成一个漂亮的女子给他热的饭。后生的老母叫他在老虎变人的时候,迅速上前将一口沙糖饭塞在她嘴上。第二天后生照着母亲说的去做,结果虎女再也变不回老虎了,他们情投意合结成了夫妇。于是沙糖饭能使女子定形的风俗就流传下来,形成为新娘吃甜饭入门的风俗。
在许多新娘入门的风俗画中,还有风情异趣的风俗小品。如陕西乾县一带,新娘下轿先从地上拣起一双筷子才可入门,以示新娘一到夫家就是夫家人了,日后勤俭持家,料理家务是她的责任,又暗示她“快快生子”;广西来宾一带新娘先从婆婆手中接过新粥瓢入门,以示婆婆把管家的重担交给新媳妇;上海市郊点燃用彩纸围着的竹枝,竹枝在火中噼啪作响时新娘才能入门,以示新媳妇入门带来火旺日子……
欢欢喜喜迎新娘,但有些地方却忌新娘入门踩门槛。湖南湘潭一带俗谓新媳妇踩着堂屋的门槛就是踩了婆婆的威风,若踩了新房的门槛就是踩了丈夫的威风。因此当地花轿一到家门口,堂屋门口两旁即站好了交亲娘子,从两边挟着新娘跨过门坎进门。而有些地方就让新郎的姐夫或妹夫扮演“调皮姑爷”,当新娘到时,调皮姑爷突然从灶屋里冲出来背上新娘径直进入新房,以确保新娘不踩门槛。浙江湖州一带认为堂屋大门的门槛是“公公门槛”,第二道门槛是“婆婆门槛”,新房门槛是“丈夫门槛”。新娘进门踩着哪一道门槛就是踩去了哪个家主的威严,而且还要引起日后双方亲家的争吵。俗规新娘若不慎踩着门槛,被踩的门槛一定要请木匠来换掉,重新做过,并将换下的旧门槛烧掉。此禁忌的形成,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庄稼户,四个儿子为父亲办丧事欠下了一笔债。有一天四兄弟正在吃饭、债主忽然出现在门口,一只脚踩住门槛开口讨债。老大抬头一看,心里一紧张,打了个嗝儿一口饭噎在喉咙里半个时辰才咽下去。债主一走老大一病不起。病中老大告诉兄弟:“你们要记住,我是因为债主踩着咱的门槛,噎得喘不上气来才病的,那门槛就是咱的脖子,往后不论谁当家,都要记住这规矩,千万不能让人踩门槛。”说完就咽了气。从那以后人们记住门槛是当家人的脖子,脖子怎么能让人踩呢?所以旧时许多地方都立下了规矩,新娘子入门忌踩门槛。(北师大文学院教授、民俗专家 万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