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文化之中国古代围棋棋盘大小规格的历史演变在线阅读
围棋又被称为方圆、黑白、乌鹭、楸桴、星阵等。黑白、乌鹭是以棋子的颜色代指围棋,楸枰是棋盘,星阵则指一颗颗棋子布于棋盘上,犹如星星在周天排列阵势,所谓星罗棋布是也。方圆指棋盘棋子,“围奁像天,方局法地”,天圆地方,演生出无穷变化。棋盘、棋子所组成的弈具,代表了围棋文化的物质方面,但可包含着精神的内涵,折射出弈者的兴趣爱好、精神追求及时代的审美风尚。本文专说棋盘。围棋入门
先说棋盘的“形”。汉代班固说:“局必方正”,说明古代围棋盘的标准样式是正方形的。那么这正方形的棋盘首先是用来干什么的,这本身就是个问题。如果说“弈”源于“易”,围棋入门,在原始的符号记事时代,人们划地为盘,折枝为子,以此推卦演易,那么“万物之数,从一而起”(《棋经十三篇》),一生二,二生三,“三”为一爻,由此可推演万物之变化,三道盘便是棋盘的最基本道数。“易”与“弈”的关系,将另撰文论及;这里暂且放下。
单说以棋盘争胜负。棋子的生存条件是气.纵横三格,正好中间留一“气”。即所谓有了一个“跟位’?。五格成两眼,在五道盘上,无争执的话,双方均可安然活出一块棋。但一方先行,往正中心位置一站,正好雄居各方均为“三三”的位子。另一方再下子,绝无生路。七道盘,正中心位置为“四四”,即现在所谓的星位。如先行一方占“四四”,另一方可从任一角潜入“三三”,所以行棋双方一般都会各占两个“三三”,先自固再求发展。所以,理论上,围棋盘用来争胜负,最少应为七道。
但七路盘变化太少,缺少争棋的趣味性。而九路盘变化大为增加,先行一方虽绝对有利,但后手方并非毫无机会。前几手占三三还是其它位置,也有了选择余地。即使实行对角三三的座子制,也并非不可下。直到现在,初学围棋者,还往往从九路盘开始学起,职业棋手间,还举办过带有实验性质的九路盘比赛,杀得难解难分。虽无文字和实物佐证,在围棋的演变过程中,流行过九路盘,应是大有可能的。围棋入门
中国最古的围棋盘大致可以从原始氏族社会的一些彩陶艺术图案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在原始社会末期的陶器上,一些图案被考古专家称为棋盘纹图案,线条匀称,格子整齐,颇似现代的围棋盘。如陕西西安半坡出土的原始社会彩陶罐上,绘有纵横十至十三道类似围棋盘的图案。
据日本一杂志报道,古代夏威夷曾有一种棋戏,棋盘纵横各十一道,在线的交叉点上下子对弈,颇似中国围棋的着法。
这种情况也适用于对十七、十九道盘的考察。1954年,在河北望都发掘的东汉古墓中发现一石棋局,高14厘米,边长69厘米(马融《围棋赋》谓“三尺之局兮,为战斗场”,汉时一尺约合23.5~24厘米)。上刻有纵横十七道线。三国时魏邯郸淳《艺经》说“棋局纵横各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1975年,山东邹县发掘的西晋刘宝墓中,有一付装在灰色陶盒里的完整的围棋,黑白共289子;充分说明十七道盘还是这时的通行制式。刘宝官至侍中,安北大将军,卒于永康二年(301年)。围棋入门
南朝宋时有一首《读曲歌>:“坐倚无精魂,使我生百虑。方局十七道,期会是何处?”读曲歌是南朝宋时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歌谣,它说明十七道盘还通行于民间。
1972年,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娜唐墓中,出土了一幅绢画,叫“围棋仕现存有实物发现的道数最少的棋盘是十三道盘。1977年,在蒙古敖汉旗丰收公社白塔子大队发现一座辽代古墓,墓内供桌下,有一高10厘米,边长40厘米的围棋方桌。桌上画有纵横十三道的围棋局。而已知最早的围棋盘实物出自西汉。陕西咸阳西汉中晚期甲M6墓葬出土石棋盘一件,长66.4厘米,厚32厘米,四角的铁足高48厘米。棋盘面磨制光滑,周饰一回H方连续菱形方格纹,其中以黑线画出棋格15×15共225格;四铁足呈不规则圆形,位于棋盘面的四角;背面未经打磨,留有凿痕。
1971年,在湖南湘阴发现一座唐代古墓,墓内随葬品中有一青瓷围棋盘。正方形,边长55厘米,纵横十五道,四边刻有圆弧形装饰,上敷黄油。十五道棋盘从汉代一直延续到唐代(甚至辽代还有十三道棋盘),而唐代、辽代的十五、十三道盘,早已不是当时的通行的棋局,而可能是汉代或更早流行的制式。这一方面说明当时由于交通的不便,文化交流受到很大限制,在一些边缘地区仍在流行着“古制”,或人们出于崇古或简便易学的需要,有意识地保留了古代围棋的制式;另一方面,则说明任何制式的围棋,其产生、流传、演变,都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导致同一时代,可能多种制女图”,图中所绘棋盘为十七乘十六道(十六当为十七之误)。该墓墓主是武则天时安西都护官员,它说明初盛唐时,十七道盘仍在边远地区使用。而直到现在,藏棋、锡金围棋犹流行十七道制。
那么,十九道盘起于何时,却成了一道难题。一说在三国时期已流行,理由是北宋棋特诏李逸民《忘忧清乐集》中,收有“孙策诏吕范弈棋局面”,该图谱就是十九道的。另外,还有“晋武帝诏王武子弈棋局”,也是19道的。一种观点认为,《忘忧清乐集》有宋刻本,其发现和流传经过十分清楚。宋人著书刻书一般比较谨严,该书所收图谱当有所本。另外,有三国邯郸淳《艺经>所记、有南朝《读曲歌》所咏的情况下,作为棋待诏的李逸民不可能自己作伪,也不可能不辨不查便掇拾前人伪谱于集中,而取信宋徽宗和世人。从这个情况看,三国两晋到南北朝时期,17道围棋和19道围棋都在流行。三国时期,17道围棋主要流行于北方,19道围棋主要流行于南方,特别是吴国的宫廷中。到两晋时期及其以后,19道围棋也开始在北方流行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