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山石窟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约40公里处的天龙山山腰,分布于东峰、西峰山崖间,时代大体为北朝至唐,可分为东魏(公元534-550年)、北齐(公元550-577年)、隋(公元581-618年)、唐(公元618-907年)四期。
天龙山石窟现存25座洞窟,自东向西排列。窟室组合有双窟并列、前后室排列、单室。主室平面多为方形。窟内设施以三壁三龛式最多,占一半以上。造像以圆雕为主。北朝造像组合以三壁三佛、单铺一佛二菩萨为主。东魏的造像具有典型的秀骨清像风格。北齐造像则注重身体结构,立体感强,融合了印度造像和中国传统造像两种风格。隋唐造像除延续北朝造像题材外,新增四壁四佛,单铺一佛二弟子、一佛二弟子二菩萨等题材。
天龙山石窟北齐造像的写实手法,是中国佛教造像史上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建筑形制上,天龙山北齐洞窟精确地表现出木结构建筑的原貌,在研究中国早期建筑史上是难得的实物资料。(国家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