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遗产 -> 文物保护单位:》元上都遗址-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元上都遗址-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元上都遗址元上都遗址第三批

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五一牧场境内、滦河上游的闪电河北岸。

元上都始建于蒙古宪宗六年(1256年),初名“开平府”,中统五年(1264年)改名“上都”,又名“上京”、“滦京”,是帝后避暑的地方。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名“开平府”,不久废府改卫,宣德五年(1430年)废弃不用。1956年和1973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内蒙古大学先后对其进行了考古调查。

全城由宫城、内城、外城和关厢等部分组成,城墙以黄土板筑,宫城和内城的城墙,分别用砖、石包砌。

宫城位于内城中部偏北,平面为长方形,长620米,宽570米,四角建有角楼,东、南、西三面墙的正中开辟有城门。在城墙外24米处围有一层石砌的夹城。在城内的中轴线上,通向三个城门的大道交叉处,有一个方形的建筑台基,北墙正中有一正方形建筑台基。宫城内有许多池沼。

内城位于外城的东南角,平面呈方形,每边长1400米,南北各一门,东西各二门。街道布置整齐对称,官署建筑大多集中在这里。西北角有乾元寺遗址,东北角有华严寺遗址。

外城包围着内城的西、北两面,每边长2200米。南、西两墙各设一门,北墙设二门。城内北部的土岗为帝王游乐的苑囿区,西部为建筑布局整齐的官署和作坊区。外城东、南、西三面的关厢地带,是庶民居住区和集市贸易的场所,地表有密集的小型建筑遗址。

上都遗址内出土的遗物包括有各种建筑构件,如黄、绿、蓝等釉色的琉璃瓦,以及石榜首和浮雕花卉的汉白玉石刻等。在皇城内还发现有龙泉窑、钧窖、磁州窑的瓷片和少量的青花瓷片。(国家文物局)

 

点击搜索与:元上都遗址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